最新网址:sk.x3qdu.com

走了不到2公里左右,黄佳依让叶田田把高度降低点,因为她好像看到了有一股风从后面吹过来了。

叶田田操控无人机降到了离地面20米高,不能再低了,因为无人机下面挂着货物,除非准备降落。叶田田让同机的刘宇明拿红外望远镜迅速寻找避风点,在夜色下灰蒙蒙一片,肉眼隔着视力罩,真的不太好找。

黄佳依这时要确定一下,是不是大风。她把侦察机大灯打开遥看前方,确实是白茫茫的一片 ,正向他们这边高速吹来。马上呼叫叶田田,是大风,尽快着陆。她也忙让无人机迅速掉头。叶田田在刘宇明找到一块低洼地块后,迅速操控无人机平稳将货物落到地面,又让无人机缓缓有序着陆,全都停止工作。

黄佳依这时发现无人机的速度赶不上风的速度,只好紧急迫降到一处较隐蔽低洼的地方。

叶田田把货物安全停放在地面低洼处,但黄佳依的侦察机不能及时赶回来了。

无人机安全停下后,刘宇明大喊了一声“大家打开恒温器。”

每个人都迅速打开了恒温开关。

刘宇明又大喊一声,关闭听声孔,人们照做。

然后刘宇明做了一个俯身压在无人机架上的动作。每个人看他这样做也都照做,一个个压在了无人机的机架上。

大伙明白刘宇明的目的是让人体重量把无人机架给压住点,不要让风吹动无人机,以免风吹倒甚至吹走造成损坏。

毕竟大家都没有在大风中避风的经验。

黄佳依观察了一下周围环境,也认可叶田田选的位置,因为无人机及其货物以及人员较多,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地方,只好听天由命了。

狂风不到20秒就吹到了他们所处的位置。

赵小同听着呼啸的狂风,看了一下外界温度,已由刚才的零下38度降到了零下70度。心想我们压在无人机架上,防寒服不会和无人机冻到一块吧?这样的话衣服也不能用了,无人机架上的合金钢也会损坏。防寒服不是得坏多少套?

没有防寒服,我们的人们怎么办呢?

其实,两个物体有温差的情况才能产生热传导,才会有分子的运动,两个物体才能粘合到一块。南极防寒服采用高科技,人体温度和外界温度隔开了, 人体的温度是不通过气溶胶传导的,外界温度也不会通过气溶胶传入身体内,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不会觉得热也不会觉得冷。同时外界的狂风吹到外层衣服时的衣服外层温度也随环境迅速下降,和机架上的温度也随环境变化一致 ,下降的温差极小,所以不存在粘合到一块的情况。

他轻轻挪动了一下,试了试,然后欣慰了,看来防寒服质量还是过关的,他不知道的是即使是绝对零度以下,防寒服也不会出现与无人机粘连的。这都是经过科学检测的,大华国河西省的防寒服是世界出名的。批量定做三百多,单个买的话,三千都不卖的。这里面最值钱的是气溶胶。没有气溶胶的话,衣服卖100元也没人买的。再加上那些温度感应器,恒温器啦等芯片的应用,以及内层自发热等,面罩与呼吸罩分开等合理的设计。确是物超所值。

大风从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吹了约二十几分钟,风势过去了,又恢复了刚才不到四级风的微风状态。

感觉到风过去了,刘宇明站起来,给人们打了个手势,拧开听声孔,人们才方便交流了。大家都站起来检查无人机。还算幸运,因为已深入内陆远离了海岸线,没有大的活物被带起来。冰碴冰块都在海岸至内陆过程中被风吹成末了,所以这儿风是不小,但没对无人机没有大损坏。万幸。

叶田田重新操控无人机,升起来向着目的地而飞去。

黄佳依手速舞动四指操控,无人侦察机接收信号后重飞起来继续保持警戒。

不到半小时无人机晃晃悠悠的把人和货都送到了刚才黄佳依选定的位置。

如果单纯从速度算的话,无人机单位速度确实是要比破冰船行进的速度快,但是无人机因为要耗电,而且是在南极这种非正常低温情况下,耗电量自然增大,可续航里程减小,还得考虑有风无法飞行,必须得趴着,总体算下来行进的里程速度确实相对慢。

叶田田逐个看了一下无人机的电量,由于每架无人机的电量储存不可能一致,加上低温状态下储存能量密度变化,虽然此次飞行不是满负荷运转,也不是将电耗尽式地飞行,现在每台无人机的电量不足50%。目前的状态已不足以支持再去拉一趟货,飞过去再回来是不能保障的,何况若再出现一次大风,降落起飞更费电。

先充电。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