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陈汉带着老婆去了宝岛。
陈泽耀则是按照既定计划,开始分散的建立股票户头。
现在他手头有差不多900万的现金,家里物业的抵押款,汇丰还没放下来,也有个1000万左右。
也就是他暂时能用到的钱,有且是1900万。
这笔钱看似很多,但在9000多万股本,市值将近20亿的九龙仓面前,着实有些捉襟见肘。
即便按照现在九龙仓12.4块的股价,不算任何股票涨幅,他也只能购买150万股。
要知道一世的李加诚,从78年开始吸纳九龙仓,偷偷的吸纳了差不多2000万股。
这么一对比,陈家的钱还真是少的可怜。
“阿耀,汇丰五天后放款,九龙仓我们什么时候开始买入?”
中午时分,陈慧瑜从中环开车回家,专门和陈泽耀商量这件事。
“不急,时间相对很多。”
陈泽耀气定神闲的吃着午饭,“我在想怎么才能把家里的钱利用最大化。”
时间相对多,那是指李加诚和船王包开始吸纳九龙仓的股票,也要等到78年,此时临近77年,满打满算还有一年的时间。
但陈泽耀等不了那么久,因为在77年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去做,那就是争夺港铁中环和金钟站的盖兴建权竞投。
到了77年1月,港铁公司会正式宣布,公开接受邮政总局原址发展权招标竞投。
这项地铁工程,会是香江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整个工程计划8年完成,需耗资205亿港币。
其中中环到金钟站则是最让地产商馋涎的黄金地带,这段竞标的地产公司超过30家财团、公司,递交了保密的投标书。
这里面不乏置地、太古、日澳财团等外资,也不乏霍家、长实等本港财团家族。
此时在香江地产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置地难。
光凭这句话就可见,置地的财力有多雄厚。
没人想过置地会输,更没人能想到会是李加诚赢。
到了77年4月5日,经过近三个月的明争暗斗后,结果出来后,香江媒体纷纷用头条报道了结果——“长实击败置地!”
“长实投标成功!”的消息,迅速在香江商界引起轰动,让李加诚名声大噪,甚至让香江市民们陷入热火朝天的讨论。
事后李加诚获得中环车站盖建筑的环球大厦和金钟车站盖建的筑海富中心两幢物业,为长实获得7亿多毛利,纯利近7000万港元。
这个利润其实并不算高,比当时香江地产业的平均利润要低许多。
但李加诚获得的形象和商誉的光环一点不弱,这也是后来汇丰考虑把和记黄埔卖给李加诚的一个因素。
而且多年以后,这些物业会增值数百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