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华国的缝纫机产业已经比较成熟,全国拥有40多家缝纫机企业,年产量超过500万台。
选定产业链后,陈耀文便用储物空间收取了整套产业设备,回到民国后开启赚钱、爆兵模式!
……
1925年5月份,民国,胶东。
“耀文,你这又是在哪里进口的产业设备,缝纫机都被你捣鼓出来了,这玩意儿你又准备交给谁销售?”
看着仓库里一排排摆放整齐的缝纫机,何云有些傻眼。
陈耀文这段时间忙进忙出,连学校都没有去,整天就在工厂内外转悠,有时候吃饭都在工厂里面解决。
“哈哈,搞了一个多月,终于将两款缝纫给整出来了,现在胶东也有了自己的缝纫机,这可是赚钱的好东西啊!”
陈耀文这个半吊子裁缝,坐在缝纫机面前像模像样地踩轮毂,不一会儿飞人牌缝纫机就“噔噔噔”转起来了,桌板的两条布料自动卷入针缝儿下面,不一会儿就变成一整块布料。
“这就是我们胶东独立生产的家用型缝纫机,目前的年产量大概是50万台;工业型缝纫机年产量10万台。”
“我想将这两款缝纫机推出市场,另外,你要负责继续招聘工人,不过这次是招聘女工。”
陈耀文将缝纫机产业链弄到民国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用家用型缝纫机卖货赚钱。
二是用工业型缝纫机在胶东组建纺织业工厂。
跟泰国一样,发展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同时解放妇女同志,让女性进入工厂创造自我劳动价值。
“招聘女工?耀文,你的意思是组建服装工厂,用工业型缝纫机搞纺织业?”
何云对缝纫机并不陌生,这玩意儿个世纪就进入了华国市场。
特别是在海,缝纫机热销数十年不衰,而现在陈耀文提出要组建纺织业工厂,这倒是让何微微诧异。
陈耀文手肘撑在桌板,笑道:“何云,你可别小看纺织业工厂,现在国家动荡,军阀遍地,军阀为了抢地盘天天拉壮丁入伍,这些军队制服都是要花钱的。”
“别的不论,光是胶东都要扩军8万,与其拿钱采购军装,还不如我们自己开设工厂搞纺织业。”
“除了大量的军装订单以外,还有妇女同志穿的旗袍,小孩穿的衣服,这都是广阔的市场啊。”
“我们要建立民国最大的纺织厂,给全国人民做衣服,甚至还要接受外国的服装订单,让民国纺织业走出国门!”
民国时期的一股“旗袍风”席卷大地!
广大旗袍爱好者“买买买”的情绪刺激了定制服装市场,这种需求又刺激了缝纫机生产。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