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我还准备在三秦办发电站,卡车生产厂,铁路公司。。。”

“可是外部不说,现在内部连个火车道都没有,如何能行?”

“姐夫,你回来以后还歇不了。

忙完借贷的事情,你就得立刻带人去探测,计量。”

对范德彪,李昆还是很放心的。

二伯亲自挑选的女婿,那还错的了?

更何况他两个儿子都有成就,特别是老二范续飞,不但活了100多岁,更是交通大学校长,被称为无人机之父,和学森师出同门,都在冯卡门那里学习。

这么一家人才,李昆必须得狠狠压榨。

仿佛联络老外借贷,测量铁路的工作量还不够,李昆又给他加了一个。“毛俊臣一直想建西北大学,现在已经邀请了李子彝开办通讯课,丁文海开地质课,我看姐夫也得开一个铁路课。”

实际随着当初京张铁路的自主修建,特别是北洋武备学堂铁路工程班1893年就毕业了一批。

国内实际不太欠缺铁路人才。

不过人才必须压榨。

姐夫范德彪倒是个老实人。“这任务太多了,我怕忙不过来,不过我可以发电报,邀请几个老朋友过来开课。”

民国时期最挣钱的可不是戏子,而是教师。

也许戏子很有名,但是这年头的老师们收入也很高。

比如鲁大炮先生,三百大洋,顶得李昆手下三个旅长工资了。

在李昆看来,旅长一百块大洋,那么师长也就是一百五,军长三百块差不多。

“嗯,铁路开课的事就交给你了,务必要给三秦带来铁路人才培养铁路学子。”实际民国的铁路要不然孙大炮一直打仗,集合北洋的力量,早就修的四通八达。

但是人们太过追逐权利了。

李昆心想,自己要是穿越到袁大头的儿子就好了。

来先买他一百万大洋的军火,把袁大头两千万登基的费用拿来组建十个陆军师。

不过老李家也不差,特别是人才辈出。

李昆心里胡思乱想着,姐夫范德彪已经开始去发电报。

倒是姐姐李国荃,带着三岁的儿子范续飞(未来百岁院士)在内宅玩。

“看来有必要成立一个接班学校啊。”

要知道李国荃家里四个孩子,大的都已经五岁,老二三岁,还有一个刚出生没多久,未来还有一个老四。

自己家更别说了,现在五个了都。

过了年,二太太井传娟也带了身子,今年冬天就可以生了。

如此一来,自己孩子越来越多。

除了自己,下边的旅长,迟奔,李云龙,管宝斋,丁伟,商启予,贾昆庭,谁没有孩子?

得把孩子们都培养起来啊。

李昆心里想着,但是得给孩子们找一个名师才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