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岙村中,朱家是大姓,占半数人口,其余几家姓氏人口不一。
朱家曾祖爷发家之后,也没忘了乡亲,到了现在,每次出海,家家都有份额。村中主要的收入来源,也都在海上,若是只靠着家中几亩薄田,是万万活不下去的。
朱老太爷是朱家族长,平日里在族中威望极高,此时大手一挥道:“能学仙人的本领,那是修来的福分,他们都得抢着来。明日召集族人,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朱秉仁提醒道:“爹,要是绍华培养家中子弟,此事定是瞒不住的,其他几家呢?”
朱秉仁说的是村里其他杂姓人家。
老太爷笑道:“不着急,送上门的哪有自己争来的的香?且等他们找上门再说。”
“爷爷英明!”朱绍华先竖个大拇指,又道:“这第二件事,就是招纳人手。咱们村里人口有限,若要练兵,须得再从外面招人才行。如今天灾战乱,特别是北地,流民无数,多招些人来,也能救些性命。”
朱秉仁点头赞同:“别说是北边了,就是我们这边,活不下去的也大有人在。不过为了别太扎眼,还是分开来两边招吧。”
朱绍华接着说第三件事:“最后是物料采买,关键是是硝石、硫磺、铁料。”
朱秉仁思考片刻,道:“这几样官府多有管制,如果量小还好说,要是量大了怕是会有不妥。最好是分散开来,从多处慢慢采买,你三叔那边有合适的路子。这样一来,即便有人注意,查到的数量也不会很多。”
朱绍华大喜:“这样最好不过,还可以用建道场、炼丹药的名义遮掩一二。而且一开始也用不了太多。如此一来,难题尽去!
朱秉仁却苦着脸道:“不,还有个最大的难题。你可知道刚才说的这些事,要多少花费么?”
欧洲的三十年战争,严重影响到了几大殖民国家对大明的海贸,这些年海上的生意远不如朱家曾祖爷那时候。
前些年朱家的船还在海上被劫过一次,虽然找了郑家,但一直没查出什么结果。老太爷也是因为这事,气愤交加,才病情加重。
再加上这次出海的商队还未回来,此时家中的钱财并不宽裕。
朱老太爷也皱起眉头:“有多少出多少,我牵头让族里也都凑一凑,先把摊子支起来。等人手多了,就去郑一官那儿贷一艘船,每年海上也能多些进项。”
朱老太爷说的郑一官就是郑芝龙,崇祯六年料罗湾之战后,郑芝龙彻底掌控海路,合法收取保护费,现在已是富可敌国。除了收取保护费之外,郑芝龙还对外出租船只,根据船的吨位大小不同收取船租。
“爹,爷爷,不必如此,我有办法。”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