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赵福生这段时间紧赶忙赶,终于将人口与建筑的统计信息完成。

陆正接过账本,翻开看去,所有数据一目了然。

先是人口数据。

一共六个庄。

青云庄,也就是住在镇内中心区域,有130户,450人。

其中老人有115人,孩童60人,妇女105人,少青壮年170人。

白云庄,在镇子的东边,有40户,160人。

其中老人29人,孩童21人,妇女37人,少青壮年73人。

黑云庄,在镇子的西边,有20户,80人。

其中老人16人,孩童9人,妇女24人,少青壮年31人。

红云庄,在镇子的南边,有18户,90人。

其中老人18人,孩童13人,妇女23人,少青壮年36人。

紫云庄,在镇子的北边,有35户,160人。

其中老人23人,孩童27人,妇女45人,少青壮年65人。

还有一个彩云庄,以前主要用于收留外来逃难百姓,有15户,100人。

其中老人5人,孩童15人,妇女20人,少青壮年60人。

整个青云镇,有258户,共计1040人。

其中老人有206人,孩童145人,妇女254人,少青壮年435人.

在分布比例上,少青壮年约占总人口的四成。

同样的,老人加上妇女约占总人口的四成。

孩童约占总人口的两成。

这些镇民大多数以耕种为生,从事农产业。

主要种植红薯以及其他蔬菜瓜果,还有少量的鸡鸭鹅等家禽。

至于猪牛羊骡子这种大型动物,寥寥无几,毕竟人都不够吃的,又哪来的食物喂它们。

基本上各个庄子都是公用一两头牛耕田,完成农作业。

而从事非农业活计的数量稀少,约莫只有总人口的一成不到。

他们从事着砖窑、裁缝、木瓦泥匠、磨坊、食品加工等等活计。

由此可见,青云镇尚且处在原始农耕的阶段。

想要解放生产力,除了已解决的粮食外,还需要繁育更多人口和教育跟进。

陆正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将各项人口统计信息看完,对青云镇也算是多了解一分。

赵福生有些担忧道:“目前镇子里少青壮年的人数远远超过妇女,这意味着会有一半的男人要打光棍!”

“而老人的人口数量和妇女持平,孩童数量占据最少,这对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陆正点点头,也看出这其中的问题所在。

现在青云镇没有外来的流动人口,想要短时间内靠生孩子来提高人口数量,显然行不通。

哪怕现在每家每户生5个孩子,一共258户,算到底才一千多人。

等到这些孩子能够有劳动力,比如十二三岁的时候,那都是十多年以后的事情。

更何况这一千多人对青云镇来说,杯水车薪。

陆正沉吟片刻,对赵福生说道:“不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等到神邸修盖完成,青云镇的底蕴会有质的飞跃。”

“现今又是乱世烽火,各地都有逃荒,届时可以引入外流人口。”

说罢,他又将目光看向建筑分布。

青云镇最中心处,即陆府现在所处的区域,一共有两条十字长街。

通联下来可以看做“井”字形,分为前街和后街。

镇民们每天早上会来前街兜售蔬菜瓜果,手工点心,小物件等等。

后街则比较安静,陆府在这里鹤立鸡群,一枝独秀。

镇民们现在大都住的是低矮的土瓦房,条件差,生活贫困的则住茅草屋。

陆正还看见账本后面有个标准,即镇子里特别贫困人群,约莫有四百多人,近乎占据镇子里总人口的一半。

他们还住在茅草屋中,每天只吃一顿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