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古骆寨的古会的正会是三月二十八,正会那天要举行一个开会仪式,然后放几挂子鞭炮,由村剧团登台唱戏。

今年古会正会那天的戏报已经贴出来,正会头天晚的戏是《三世仇》。

正会午的戏是《铡美案》,下午是折子戏《三娘教子》、《打镇台》,夜戏是《游西湖》。

正会头天晚的戏是开场戏,唱红了就是开门大吉,因此村剧团对头天晚的戏尤其重视。

距离正会还有七天,城壕窖里跟会的人便熙熙攘攘,可能是这三年人们生活困难,古会闹不起来等得太久,今年古会一临近大家就赶来营造气氛。

城壕窖是古会的中心会场,小商小贩们已经用白灰给自己圈好场地。

胳膊带红箍子的场地管理人员走来走去维持秩序。

红箍子管理人员全是二愣子小伙,管理场地时胳膊带幅红箍子,晚唱夜戏每人手中拎一根扫帚棍维持秩序。

夜场戏最容易引起起哄、扛台,一旦发生,扫帚棍队便就站成一摆子向前抽打。

扛台的二愣子小子们是吃饱肚子撑得慌,他们来得晚了站在场地外面想进到里面去,或者看见临近处有漂亮女人心中发痒痒。

一呼百应便就开始扛台,戏楼底下打坐的观众一见有抗台的,立即站立起来喝喊,现场顿时乱成一片。

扫帚棍队的抽打会将扛台的二愣子“嚣张气焰”打下去。

扛台的这帮家伙也知趣,扫帚棍队抽打时他们会将手中的小板凳举过头顶,扫帚棍抽打在小板凳发出“啪啪啪”的响声,扛台者已经从外围扛到场地中心便就安静下来。

发愣劲的扛台者占据了看戏的有理位置,台子底下才能安静。

那时候的看戏就这么逗,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总有燃烧不尽的火焰,弄出滑稽的恶作剧来。

擀面皮刘大头早在距离戏楼不远的地方支起摊子卖擀面皮。

古骆寨古会一红火,罗镇那边的集市就衰落,毕竟两地只有五里路,刘大头是那里人多那里去。

古西苑胳膊挎着竹笼儿,竹笼里盛着满当当的大红枣,面用娘的黑布帕盖着向新庄一队走去。

古西苑要将大红枣送给骆文化,从他那里把砖头厚的大本借过来。

小西村七队到新庄一队有两华里路,依次穿过六、五、四、三、二、五个生产小队的街巷,古西苑来到村庄中央的城壕窖边。

城壕窖里已经拥聚来不少人,小商小贩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

城壕窖好几米深,面积有五六个足球场那么大,这是当年修筑城墙取土时留下来的痕迹。

古骆寨老城墙早就不复存在,城壕窖则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古骆寨小学校建造在城壕窖西边的高地,有虎踞龙盘之态势。

古骆寨小学解放前是慈善寺,解放后在慈善寺基础建起了小学校,一开始只设一至四年级,后来增加了五六年级成为一所完全小学。

那时候整个凌风县16个乡镇只有20所小学,井泉公社有两所,一所是井泉小学一所是古骆寨小学。

古骆寨小学不仅招收本村小孩,周边的村庄强家沟、料地、龙蹄、陈马河、烟囱沟的小孩也招收。

外村小孩要住校,学校没有食堂,他们被允许三天回家背一次馍。

和外村小孩比较,古西苑这些古骆寨的孩子就幸福多了,他们每顿有热汤热饭吃,晚还能在家中睡觉……

飞卢18周年品牌升级回馈读者!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8月10日到8月20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