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朱祁镇招见哪些大臣。
南京六部的官员齐刷刷的跪在地上。
大气不敢喘一声。
“阿鲁台都派人来请求和亲的。还是想让我大名牌女子去和亲。这是何道理?几位可有说法?”
朱祁镇能眼看着下面跪倒的大臣。
大明与历史上的朝代不同。
在名义与法统之上,大明是有两个皇都的。
明太祖于公元1356年进据金陵(当时名为集庆路),利用金陵的形势同地位,作了他的事业发展的基础。
公元1368年大明建国,定金陵为国都,称南京(当时开封称为北京),目的在“宅中图大,控制四方”。到公元1378年又改称京师。
明成祖即位以后,因为他兴起北平,与北平有三十二年深密的关系,同时注意到北方疆土之辽阔与边防之重要,遂改北平为北京,称为“行在”。
成祖本人时常驻居北京,各部主要官吏也随之北上裁决政务,称为行部,而南京则由太子监国。
自此,政治中心渐渐由南京移到北京。
到公元1431年,正式改北京为京师,京师为南京。
在明代迁都以后,因为南京曾经作过六十六年的都城,又是明太祖孝陵所在,所以体制上始终没有降低。
在南京有六部,有卿寺,有科道,并且有宗人府;只是没有“献替可否,票拟批答”的内阁。
南京官署的职掌、分司,依然遵守旧制,没有改变;只是员额较少。
他们主管的范围,虽然限于南京,不复照顾全国,但是各部依然有尚书、侍郎,各司依然有郎中,员外,品秩和北京一样。
在南京有多量的军队,有四十九卫,有五军都督府,有守备,有操江,一切留守防护的工作异常完备。
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保留南京为留都,明代两京制初步形成。
文献记载成祖建两京之制的原因时说:“汉、唐、宋皆并建两京。
在中国的历史上,两京的制度不是没有出现过。
只是对于两京之中的比重是不同的。
汉、唐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宋以汴为东京,洛为西京。
其地皆相去不远。
高皇帝定鼎金陵,文皇帝迁都金台今北京,则跨江河南北而各为一大都会。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盖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子西北,而金台为其枢。
并建两京,用东南之财赋,会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
明成祖始封于燕,对于他来说,燕京是“龙潜”之地,自然很为重视。
尚书李至刚启奏:“自昔帝王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继大统,而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王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师。”
成祖迁都北京的第二个步骤,是迁直隶南京、苏州等十郡、江浙等地十省富民,充实北京。
至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闰七月,作营建北京宫殿的准备,派人到四川、湖北、江西、浙江、山西诸省,采办木材。
数十万军民工匠等,为筹办建筑材料,忙个不停。
而朱棣本人,从永乐七年始,三次“北巡”,只留太子监国,自己一直在北京主持朝政。
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完之后,朱棣想正式大兴土木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