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夕阳西下,还剩一点儿就沉入群山了。

朱标回到了刚刚的茶摊儿。

“大哥。”

“唉。”

朱樉、朱棡已经换了百姓的衣服。

“大哥,你可算回来了。我喝茶都喝饱了!”

“老四,你就不知道少喝一点啊!”

“大哥,你不知道等人是最无聊的吗?”

“你小子啊!”

朱标边喝了一碗茶,边摸了摸朱棣的头。

便带着三个弟弟和护卫们坐到了茶铺后面。

“咱们先不着急进城,在这儿等等消息。”

不一会儿,李有义就快步走来,刚要下跪行礼,被朱标拦住了。

“李大哥,咱们出门在外,低调为好,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注意,这些繁文缛节都免了吧。”

“好的,殿下。”

“李大哥,为了避免漏出马脚,在我主动展示身份之前,你和护卫们都叫我大少爷吧。”

“属下明白了,大少爷。”

“李大哥,说说有啥消息吧。”

“是,大少爷。”

“目前流民大多集中在县城西南的石臼湖一带。”

“是流民自发聚集到哪儿的?”

“有流民自发的原因,也有县衙的原因。”

“流民们大多饥寒交迫,而石臼湖盛产银鱼和螃蟹。哪怕现在是寒冬,他们也不得不下湖捕鱼捉蟹,不然就得挨饿。”

“县衙看流民自己能找吃的,就把溧水县各个地方的流民都往石臼湖驱赶,任他们自生自灭!”

“索性连之前一周两次的开仓施粥也不搞了,粥棚都拆了。”

“这群狗官不施粥,可以分粮或者做干饭给流民啊!”

“回二少爷,施粥已经是最简单省事儿的救济流民的办法了。”

“这……”

“老二啊,为何要设置粥棚熬粥,而不是直接分粮或做成干饭给流民,这里面是有道理的。”

朱标慢慢地给老二朱樉解释到。

“一是粮食太少。”

“如果直接分配和煮干饭,那肯定不够。”

“势必有一部分流民要饿肚子。”

“把粮食熬成粥,粥里面还有很多水,这些水喝进肚子里后,会很快让肚子变得饱起来。”

“二是饥民太多。”

“溧水县本来人口就不多,这十余万流民都快赶一半儿了,流民里大多是外地的。”

“总不可能只给当地的饥民,不给外地的流民吧?”

“尤其这个时候不患寡而患不均。”

“三是方法简单。”

“用熬粥的方式实施开仓赈粮,是一种非常简单及时的办法。”

“因为仓库里不但粮食有限,而且肯定不可能只有大米这些,而是有很多五谷杂粮。”

“这些五谷杂粮,要做成馍馍,或者做成面条这些,会非常麻烦,耗费不少人力物力。”

“如果只是熬成粥,就会省事省力省钱。”

“四是利于消化。”

“流民大多都是因为家乡饥荒爆发,逃出来了的,许多人是非常饥饿的。”

“如果在他们饥饿的时候,给他们吃干饭或者馍馍,都不利于消化。”

“这样反而会让那些饥饿的老百姓死得更快。”

“设置粥棚施粥,既能给予流民食物,也不会出现被胀死之类的现象了。”

“大哥,我明白了。原来光是一个救济流民的施粥都有这么多学文呐!”

“所以,老二,我给你的书要多看!”

“知道了,大哥。”

朱标说着,似乎想到了什么忙问到:

“李大哥,溧水县和周围的粮价涨了没?”

“回大少爷,自入冬以来,溧水及周围几个县的粮价都涨了。”

“而且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哦?”

“按理说,溧水和周围几个县的情况都有所不同,粮价也应不同,涨的程度也会不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