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已经惊呆了的三人,楚南心中暗道:“原来可以掌控人的情绪,竟然是这么过瘾。”
他目光环视一周,对于三人的表现非常满意。
“咳咳。”楚南轻轻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永乐皇帝的成就,还远远不止于此。”
“刚才说的,仅仅是军事。”
“但只会打仗的,那不是皇帝,充其量只是个将军。”
朱元璋深深的点点头。
他是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识几个。
原本对于当皇帝,他并没有想过太多。
他曾经以为,只要兵强马壮,就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可是慢慢的,老朱才明白,当一个皇帝,尤其是一个好皇帝是多么的难。
那不仅仅是打仗的事。
“楚南,你是说,老四的其他方面,也很厉害?”朱元璋激动的问,或许是由于兴奋,他的脸色有些潮红。
朱标也忍不住催促道:“楚南,说下去吧。”
虽然对于靖难之役的事情,朱标心中有些芥蒂。
可毕竟,那还没有发生。
再说,那也不是朱棣的错。
生气归生气,朱标还是相当明事理的。
他也迫切的想要知道,他四弟的水平。
楚南点了点头:“说完了武功,那咱们说说文治吧!”
“好!快说!”老朱迫不及待。
本来,他就没啥文化,所以他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在文治有些作为。
楚南笑笑,想了一下,说道:“外交,明成祖委派郑和七次下西洋。”
“下西洋?”朱元璋的脸色微微一沉,笑意也僵在了脸。
从洪武四年开始,他便已经开始禁海了。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的。
但,朱棣竟然无视组训?
“皇帝陛下,”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楚南解释道:“您先别生气。”
“您禁海这件事,是对是错,我不评价,七百年后也颇有争议。”
“但是,郑和下西洋这件事,绝对是好事。”
朱元璋的脸色微微缓和了一下,他深深的看了一眼朱棣,又对楚南道:“继续说吧。”
“嗯。”楚南点了点头:“后世评价,这是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航行,”
“扬大明国威于海外,万邦来朝,加强中外商业往来。”
“到最后一次下西洋,人数更是已经达到两万七千人。”
“无论是海盗还是海的军阀,无不闻风丧胆。”
“各处国家,面对大明船队,夹道相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