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陈文远叹了一口气,“水稻秧苗都已经移栽下去了,但是弄得很混乱。大部分工作都是雇佣当地土著完成的,他们没弄过,毛毛躁躁的,自己这边的将士们也是凭着感觉在弄,就算农民家庭出生的,由于在外多年,对于种植这方面也不专业。总之就是杂草、秧苗分不清,任由他们自由生长着,让我很是头疼。”

“这样啊,那我们抓紧让新收留的农户来帮忙,毕竟这可是我们今后的战略储备,得慎重对待。”曹志昂说道。

陈文远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这就让人去请这些农户来指导。”

很快,在专职农户的指导下,梯田的水稻秧苗都打理好了,等待着丰收的到来。

随着与土著居民的不断深入交流,学习当地语言的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这,慢慢的,大部分人可以进行基本的交流了。

陈文远和他的队伍逐渐了解到,他们这个民族叫渤泥族,现在的地盘只是渤泥族的一个部落,叫做巴拉望(Palawan),酋长名叫阿都拉,也就是上次收礼物的那个,看着慈祥却也贪财的老头子,与外来者的接触还算友好。

在陆地的南端,还有一个类似国家的政体,叫做伊班(Iban)王国,管辖着整个“大陆”。但这个所谓的国家极为松散,除了伊班王国的直属领土外,其他区域大致上分为卡达赞(Kadazan)、米南卡保(Minangkabau)、巴松朗(Bajau Laut)、鲁望(Luwang)等几个大部落,而巴拉望在几个大部落中还排不上号。

由于各部落有着比较大的自治权,伊班王国也任由部落之间的相互攻伐,除非哪一家有做大的趋势,才会去干预以保持王国内部势力的平衡。这种组织形式也导致了这个国家的治理十分混乱,各种势力交错纠缠,导致政治上的无序和动荡。

但这一切对于陈文远来说并不是坏事,因为他们现在的目的是建立贸易关系,而这种自治的组织形式,也让他们看到了商机。因为各个部落之间的往来非常频繁,他们与西边的诸多国家也保持着海上贸易,诸如占城、真腊、蒲甘、邈黎、三佛齐、阁婆等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所以对外商也是比较友好,只是相互之间没有多少有交易价值的商品。

同时,在这些势力之间,陈文远认为自己在军事上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只好做一个专心搞钱的八面玲珑体。目前就靠着卖酒这门生意左右周旋,原料有的是,附近的土著居民们也乐得摘水果换美酒。

在这个落后偏僻的地方,文明还没完全开化,陈文远感到自己那些半吊子知识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造火药、制肥皂、做宣纸、造大船,这些都可以逐步搞起来了。再加上自己收集的那些技术书籍,再造一个大宋指日可待。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群人终于开始有所收获。虽然粮食产量不是很高,但实现了一年三熟,他们的努力让收成逐渐增加。除了耕作,还在平缓的海湾里试验了网箱养鱼,发现效果不错。他们不满足于眼前的成果,还特地去找了几头母猪。因为第一批弄过来的小猪都是公猪,无法繁殖后代,所以他们想着还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只满足当前的口腹之欲,养出规模来才好天天吃肉。

从大宋故土接应过来的难民也达两三千人之多,这得益于造船力量的重建。就在接收首批难民的时候,陈文远就拿出以前搜集来的造船书籍,一股脑的扔给那对有点造船经验的父子,让他们钻研造大船的方法。他们不断学习尝试,反复修改图纸,但是部分技术细节上还是有所缺失,于是他们又融合了一些当地的造船方法,终于拿出了像样的图纸。

接下来就是给人给物资,组建起一支士兵加土著雇员的造船队。陈文远经常站在码头上观看着那对父子和他们的“工匠”们,只见他们忙碌地工作着,一面用手工制作船体的木架,一面磨制木板,再用绳子将它们固定在船架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船体逐渐成形,它的弧度和线条非常流畅,让人想起了那些大宋的商船。父子二人在造船的过程中,经常沉浸在思考之中,一边探讨着如何让船体更加稳固,一边思考着如何让船速更快。

当终于看到船体完工后,陈文远惊叹不已。这艘船比以往的轻舟快船大了不少,排水量翻了两三倍,让人能够装载更多的人和物,承受更强的风浪。

紧接着,以这条大船为首的船队出发了,经过长途航海,来到离蒙古占领地一百多里远的海上,然后用小船前往沿海城市和村庄一点一点的招募蒙元统治下的汉民。之所以这么小心翼翼,就怕万一被发现了不好跑路。

这批迁过来的大宋遗民中,有不少手艺人和艺术表演者,他们有的擅长制作各种实用的手工制品、有趣的小玩意,有的擅长变戏法、搞胸口碎大石,丰富了日常生活。还有一个叫做赵大的手艺人,他擅长制作陶瓷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质量上乘,深受人们的喜爱。

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大量的渤泥族原住民,他们和大宋遗民互相学习着、融合着,也开始学习汉族的语言、装扮,文化输出的雏形逐步显现。

不过三年时间,陈文远租赁的大岛上,就形成了功能丰富的各种小作坊、小街市,俨然一座新兴的海滨小城。当你步入这个海滨小城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房屋,它们或是木制的小屋,或是石头垒成的建筑,甚至还有一些用当地竹子和棕榈叶编制而成的房屋,这些建筑材料的多样性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小街市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实用的家居用品、各种新鲜的食材以及由渤泥族原住民制作的独特美食。每个摊位旁都有着热情的商贩,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着各种商品的特点和优势,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小城的街道宽敞整洁,铺着石子,两侧种满了棕榈树和其他各种绿植,路旁还有许多石凳,供行人休息。不时有一些人骑着马匹或牛车经过,马蹄声和车轮声在街道上回响,让人倍感生活的热闹和喧嚣。街道的尽头是一片广场,上面有一座新修建的大殿,供人祭祀神明。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