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亲手给刘巧珍换上红皮鞋。刘巧珍伸手给他擦了擦汗,又引起一阵惨绝人寰的哀嚎。
这小两口,太残暴了,联合起来撒狗粮,齁死人不偿命。
退!退!退!
在众人的后退中,高加林牵着刘巧珍的衣袖,来到堂屋给刘立本和刘母敬茶改口。
刘立本已经彻底想开了,现在对这个女婿很满意。新女婿至少在面子上,让他狠狠地长了一把脸。现在一般都叫他能人,而不是二能人。
刘立本于是欢欢喜喜地应了声,喝了茶,给了红包,送闺女出门。
按照习俗,新娘子出娘家门脚不能沾地。这意味着,必须有人背着新娘子出门,直到送上车。
刘巧英和刘巧玲自然不可能出面背人,刘家这边只能从叔伯家里出个年纪小的堂弟出面。
高加林一瞧堂弟那身板,当即挺身而出。塞了包喜烟过去,接着一个公主抱,就把刘巧珍抱出了门。
刘巧珍连忙撑开喜伞,红红的喜伞映照之下,人面喜伞相映红。
出了刘家大门,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把刘巧珍在后座安置妥当,随后也不掉头,直接跟着车队一往无前,不走回头路。
接亲车队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后面刘家安排的送亲车队,立马浩浩荡荡地跟上。
和接亲车队,只有9辆清一色的自行车不同。送亲车队,足足有18挂干净的平板车。每一辆平板车上都绑了一个大件的家具或者嫁妆。
刘立本原本可以安排一辆卡车把嫁妆一趟送完,但那样就差了点意思。
毕竟两家相距不远,同一个村子,走路也就几分钟。卡车一分钟送到,外人还没瞧清楚刘立本的手笔,哪还有什么面子可言?
倒不如这平板车队,场面壮观,而且陪嫁了什么,看得一清二楚。
于是,等到接亲车队回到高家,最后一辆送亲的平板车才刚出刘家没多久,形成一个圆圈,把村子包围起来。
新娘子到家。上万响的鞭炮,立刻响起。
跨火盆,去晦气。
四邻八乡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那么多孩子,前呼后拥地都要看漂亮的新娘子。
高加林顿觉压力山大。兜里的喜糖早就散完了,接亲的高手也两手空空。
最后得亏是高双星早有准备,把预备给小两口回门的喜糖拿了出来,才勉强应付过去。
堂上高坐的是高玉德夫妇,接受小夫妻的叩拜敬茶。
旁边首席坐的是专程前来的二叔高玉智夫妇,他们特意赶过来,也算是极给高加林面子。
这也是倍有面子的大好事。
最后伴随着外头又一阵隆隆的鞭炮声,高加林把刘巧珍送到暂时当婚房的窑洞床上歇着,外头正式开席。
累,并快乐着。
高加林塞了一把花生糖到刘巧珍手里,这是他好不容易私藏的。就为了偷偷塞给媳妇,让她垫补垫补。
接着高加林出去应酬了。
高家这头的亲戚,陆续挤进婚房来认新媳妇。这些亲戚不少是刚才在刘家的娘家亲戚,现在又跑过来变成婆家亲戚。哈哈,没法子,大家都是亲戚。
面对这么多笑容可掬的面孔,刘巧珍多少有些紧张。好在大部分面孔都很熟悉。
高加林出门不为别的,是为了安排刘家的送亲队吃饭的。
送亲队以刘家二叔为首,一看就是个见多识广的精明人。
说话间,外头平板车队抵达。
蝴蝶牌缝纫机,一面大衣柜,一套梳妆台,两口大箱子……
东西暂时摆在地上,让宾客们看一遍,然后又拉上车,要送到县城的小院去。
很快,新房里摆的满满当当,然后很快就没了。
平板车车队的师父们领了喜烟和喜糖,就走了,高双星带他们去县城小院了。
送亲队则是留下来吃席。
十几桌席面一开,院子里香气冲天,仿佛提前过年了。
新房里玩闹的孩子们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高加林趁机端了碗四喜丸子进屋,给守在婚床上眼巴巴的新媳妇尝尝鲜。起初刘巧珍还顾忌颜面,不敢偷吃。
高加林干脆把房门一关,刘巧珍再看向香喷喷的四喜丸子,再也忍不住了。
一个拳头大的四喜丸子下了肚,刘巧珍直接吃了个半饱,坐在婚床上的腰板也挺直了,长腿也舒展了。。
这一幕,看得高加林蠢蠢欲动。
刘巧珍被他看得脸红心跳,终于抵挡不住那火热的眼神攻势,蜻蜓点水地亲了他一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