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急着去看宝船,杨博这边促狭的一笑。
“那就走吧。
下次在江岸,就别弄这骚里骚气的帷幕了,我怕被金贼埋伏。”
老韩是个豪奢的讲究人,这次的帷幕,又是一批新的锦帛。
劫夺真州转运金帛之事,肯定也是属实的。
老韩不是穷鬼,对杨博而言也是有好处的。
不然这货穷的叮当三响,一定会咬住宝船不放的。
不缺钱财,军功对老韩而言就更为重要一些。
两人的统一战线依旧还在,对付宗翰跟挞懒的两路援军,也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
几人出了帷幕,韩世忠这边跟杨博差不多,只带了几个护卫就出发了。
“杨知府,全歼宗弼部的战法,可否告知韩某?”
骑在马上,韩世忠依旧百思不得其解。
宗弼部不是鸡鸭,一日夜全歼,堪称神迹了。
如果能学会这种战法,他韩某人是不是也可以全歼他部金贼?
“不急,一会儿你就会看到。”
一里地也就五百米,战马几步路的事儿。
当看到了满满的陷马坑之后,韩世忠依旧不解。
陷马坑他也不是第一次见了,上次见杨少安这小儒,他就见过这满地的陷马坑。
仅凭满地的陷马坑就战胜金兀术,过于扯淡了。
如果金贼如此好对付,别说打下大宋半壁江山,就是黄河他们也过不了。
见小孱儒不打算明说,韩世忠也不再说话。
只是仔细的扫视战场,想要自己琢磨出来。
只是大略的扫视,韩世忠就知道他们是走在了昨夜的战场之上。
许多陷马坑的边缘都已经塌了,地上干涸的血迹随处可见。
默默回想当时场面,想着宗弼部的精锐,一路跌跌撞撞的奔逃。
无数流民拿着武器在身后追赶,看着一滩滩刀砍斧劈留下的干涸血迹。
让韩世忠不由的一阵牙碜,金兀术好似真的败在了小孱儒的陷马坑之上。
马不能用,宗弼部并不比宋军强悍多少,一旦溃散,流民也可以对付。
打仗,如果真是这样,那神州处处是名将。
眼中所见并不真实,宗弼大军,绝对不是败在了陷马坑之上。
对付这种陷马坑,韩世忠就有很多对策。
坚守,就是最简单的应对手段。
想到昨夜的两声巨响,韩世忠的脸色又起了变化。
如若战马受惊,宗弼精锐被战马冲散,那陷马坑的作用就大了。
可仅凭两声巨响,就惊散数万马匹,这个韩世忠也是不信的。
宗弼战败的可能有很多,单靠战场上的蛛丝马迹,他还是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杨知府,金贼乃我族心腹大患,还望告知战法。”
牵着战马快走几步,韩世忠来到杨博身侧,稍稍叉手,算是礼贤下士了。
“我不知道,你问岳统制。”
转头看了一眼韩世忠,杨博也是据实相告。
黄天荡的战法,只是许多巧合凑在了一起,基本是不可复制的。
流民究竟胜在什么地方,杨博清楚归清楚,但再来一遍。
能不能歼灭宗弼大部,也是不好说的。
“韩太尉,此战职下出力不多。
但杨太尉此前定的是四面乱战之法。
自宗弼部进入老灌河故道,三日夜间乱战不停。
许是疲惫异常,导致宗弼部溃散,才有了如此战果。”
黄天荡一仗,结果是很不错的。
但过程,作为中军大将,岳爷这边有些难以启齿。
说是金二、岳翻,惹的宗弼所部战马啸营?
虽说那是定鼎一击,但李成、董平的疲敌战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了李成、董平也不够。
没有杨太尉让人挖遍江岸的陷马坑,没有一道道堑壕,一样定不住宗弼。
歼灭宗弼一仗,胜筹不在力战,而是胜在了杨太尉的谋划上。
谨慎的扫了一眼牵马而行的杨太尉,看他着甲之后步伐沉稳的样子。
岳飞也试着如杨太尉一般,谋划此战。
想了片刻他就有些颓然,此战谋划自汴梁始,于黄天荡终。
步骤环环相扣,稍有偏差就是满盘皆输的结果。
单说聚十八万流民安然南渡,岳飞就自认做不到。
更不要说拣选出如驴似马的精锐甲士了。
“贼配军,你是敢战、能战之将。
有些话杨夫子本不想说,但又不得不说。
凭你火焚镇江,杨夫子该锤死你这贼配军的。
为了这天下黎民,杨夫子且给你说一说吧。
作战,无非进退战守而已。
为何而守你清楚吗?”
韩世忠该杀,李成、董平也该杀。
相对于他们,一些文臣士大夫更该杀。
但目前更应该杀的是金贼,是挞懒部援军,是宗翰帅帐的援军。
韩世忠、李成、董平都是不得不用之人。
经过短暂的纠结之后,杨博这边也开了口。
“杨知府,镇江之事是韩某做差了。
但金兀术兵锋甚急,如若让他在镇江城站住跟脚,江南之地永无宁时!”
听到小孱儒提及火焚镇江之事,韩世忠这边是有苦衷的。
镇江,贯通南北之地,不容有失,一旦被金兀术占据镇江城,贯通南北之兵。
金贼在江南有了落脚点,攻略江南就太容易了。
火焚镇江不可为,却又不得不为。
“呵呵……
杨夫子信了你的邪。
我与岳统制说过,此战不仅要战败宗弼,还要战败挞懒与宗翰。
两路援军,有先后之分,先败挞懒部,再败宗翰部。
此战若胜,江南两淮尽入我手。
以两淮反攻河南地,那就容易多了。
重建黄河防线,是杨夫子的目的。
杨夫子指摘张浚的劄子,你这贼配军看过吧?
若能如杨夫子谋划的一样,河南之地,就是你们这些贼配军的节度之地。
如何做事,你这贼配军要仔细掂量。”
回头看了韩世忠一眼,杨博说起了自己骂张浚的劄子。
如今没有密折奏事一说,只要经手之人胆子大一些,就可翻看过手的劄子。
杨博相信韩世忠,不会不看自己送去行在的劄子。
看了就会有一些大局观。
目前小朝廷想要维稳,单靠江南地界是不够的。
江南闲适,又有长江天堑,算是饱暖之地。
失了河南地,就是失了举国上下的雄心壮志。
杨博不想自己的后代,被蒙古人用车轮比对。
更不想让他们成为海上飘荡的亡魂。
暂时与韩世忠联手夺取河南之地,也是有答案的选择题。
“杨知府乃世之俊杰,咱是佩服的。
只是张浚乃书生,搏名之后入中枢是其谋划,恐难如杨知府之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