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恭恭敬敬地站在赵文的面前。
“既然毕自严和天津军械局瞧不起咱们这些京营出来的,那咱们就自己争一口气!”
“我给你三千两银子,你去给我办一个小的军械所出来,不要求他们拥有能够量产的能力,但是我们北洋军也必须要掌握各类火铳的制造技术。”
“至于人嘛,你就去天津和京师的军械局看能不能挖到人,如果挖不到,那就你就去山东的卫所看看有没有愿意跟着来的工匠,愿意走的,你就发银子,度你自己把握,如果遇到会铸炮的,就算是绑,你也得给我绑过来。”
“这两个月你辛苦一下,争取在开春出征之前先办一个架子出来。”
赵文拍了拍李武的肩膀,把这般大事交给他做,虽然李武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知道,赵文愿意把这般的大事托付于他,那正是愿意信任他的表现。
李武相当感动,当即热泪盈眶地行了军礼,并且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嗓门:
“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当天李武就带着一队人马从库房里取了银子,准备开始招揽工匠。
按照北洋军现在的实力,连缴个匪都费劲,更别说制造火铳了,但是这样的技术是必须要掌握的,这也是为了后面扩大军械所而做准备。
火铳技术尚且可以从天津军械局这里学,但是他们并不愿意展示自己的铸炮技术。
铸炮技术对于北洋军来说还是有点太远了,全大明真正懂行的人现在在礼部做左侍郎呢,不过估计很快也就会成为礼部尚书了。
没错,赵文想的这位正是现任礼部左侍郎,写下了《农政全书》的徐光启。
徐光启当初正是在寓居于天津,帮助毕自严开垦荒地,帮助生产,这才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也为后来写下的《农政全书》奠定了实践基础。
要是能得到这位的帮助,那么建立军械所的事情也会方便很多。
想到这里,赵文拿起了《徐氏庖言》,这是徐光启所写的关于军事方面的观点和论证,赵文现在正在潜心钻研。
希望能从中汲取经验和练兵经验。
哦,对了,这本书也是徐光启所写并且今年刊印的。
好好读读这一本书,然后给徐光启写一封信,那么想来也会和徐光启拉进不少的关系,也许到时候徐光启会愿意把自己的铸炮技术传授给北洋军。
“那么现在的天气也冷下来,天气不太适合练兵啊。”
赵文望向窗外的风雪,看着校场上正在热火朝天开展着训练的北洋军,心里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李武,去给我把各营的营头都叫来!”
赵文脑子下意识地叫了李武,但是身边的亲兵却提醒道:
“赵总兵,李营头他不是照您的吩咐出去办事了吗?”
李武办事,赵文是放心的,但是现在少了一个自己的得力干将,多少还是有一些不习惯。
“行吧,那你去给我把各营的营头叫过来,有要紧事需速速商议,快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