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对于汪聪的话,杨蜜自然是不敢怠慢,谨记心里的。

她现在可不是那个眼高于顶气场一米八的杨老板,而是刚出道没多久,还没演过女一号的新人演员而已。

让经纪人带着助理把杨蜜送去剧组。

汪聪自己却带着李龙在横店影视城这边转悠了起来。

七月的横店总是燥热的,燥热中又带着些许闷意。

看着人来人往的花枝招展的横店长腿妹子,以及人五人六的拽得跟二百五一样的导演,汪聪露出一抹笑容来。

曾经的他,就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

夏天是横店的旺季。

人来人往,喧嚣无比,到处都说游客和奔走的剧组演员、龙套。

听说最近有一部投资了三千万美金的电影正在火热拍摄之中。

对此汪聪却嗤之以鼻。

“胡吹大气!”

汪聪自言自语道。

这是实话。

别的不说话。

对于国内这些影视公司的操作,汪聪是太清楚不过了。

这帮人最喜欢做的,就是号称投资几千万,实际投资连三分之一都未必有。

明明花了一千万人民币投资拍摄的电影,对外号称一千万美金,送到欧美参加电影节之后,就敢说是三千万美金。

所以。

所谓的大制作,也就听听得了。

当然。

汪聪印象里这都不算什么,毕竟后世还有比这个更夸张的。

某位号称国师的大导演,找来几个喜剧演员,在一个四合院里面拍了个剧本杀电影,照样敢号称五个亿的投资。

国内的娱乐圈,从来都是没有什么下限的。

不过汪聪也明白,不光是国内如此,全世界的娱乐圈都一样。

……………………

在横店逛了一圈,他不得不感慨,现在的横店,还处于发展阶段,远远没达到后世那种发达的程度。

期间他还接到了一个电话,是黄振奇打来的,说燕京文化局那边要搞个笔会,门拉赞助。

汪聪一听说笔会俩字儿就笑了。

笔会这东西,按汪聪的理解,跟约妹子是一回事,主题大概就两个:卖弄自己和爽。

从七十年代末的伤痕文学开始,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涌现,再顺过几年凑整十个年头,创作界、评论界和读者,虽然也有搅屎棍存在,但总体是齐心的,共同搭建了国内文学最后的黄金时期。

有浮躁。有深刻,有忧伤,反正到了九十年代之后。

一切烟消云散。

文学的样子在九十年代重新出现时,早已不复曾经的气质。

笔会,就是在八十年代大量冒出来的,那会是种时尚,没有指点江山,也有吐沫激昂,人们热爱这项身体静坐思想碰撞的运动。

但是现在,已经是二零零八年了。

说白了。

这东西早就落伍了。

“给十万块钱,意思意思得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