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向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等人。
每一个都是意气风发,每一个都是气场张扬。
洪武朝的前二十年,是整个大明帝国对武将们来说最好的时代。
错过了这二十年,老四的永乐朝因为靖难的原因还稍微敬重一些武人,再往后那就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等经过土木堡之变后,武将们更是被彻底打折了腿,打弯了腰。
此后一百多年的大明历史,除了戚继光等有数的几位,武将彻底泯灭于众人。
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了文官的奴才。
武将地位被文官压制太狠。
可以算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再让同样的事发生。
这群武将,可以说都是他的得力干将,对大明绝对忠心。
至于李善长。
这位在原本的历史既是勋贵之首。
又是文臣领袖,可谓荣宠之极。
但朱元璋发现这位老伙计还真不简单。
贪污受贿、欺瞒下,纵容下属,结党营私啥都干了。
可以说狂妄、胆大之极。
他虽没有造反,但却纵容了胡惟庸。
经历过明朝的历史,朱元璋又觉得自己杀他也不算是枉杀。
但朱元璋现在可没有任何要杀李善长的意思。
现在李善长还有用。
而且前世那些罪行他还都没犯。
朱元璋觉得这位老伙计还可以抢救一下。
当然,得限制一下他的权力。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宦官的声音:
“陛下,太子殿下和皇子们都到了。”
“叫他们进来!”朱元璋道。
朱标领着一众小兄弟走进文华殿。
“拜见父皇。”几个朱崽子一起行礼。
朱元璋坐在高台,瞥了一眼朱樉,朱棡,朱棣等三个愚蠢的儿子,又把目光落在朱标的身,嘴角不由自主的就露出一丝笑意。
如果朱标不喜习武,只是一个会读书的书呆子的话。他不会让朱标和文臣们这么混在一起。
甚至在未来,他也不介意像原先的历史一样。
宰一批跳得欢的勋臣,增长一下太子的威势。
但现在,自己有了天子封神术,还有龙印和林仙师的帮助。
那他就不介意让太子距离朝臣更近一点了。
因为这样的太子才不至于威严过重,可以和朝臣们拉好关系。
至于太子结交大臣造自己的反?
朱元璋表示那可太好了。
PS:求点票票和花花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