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职场也并不全是冷冰冰的,大环境没法改变,但几个人构建起来的小环境才至关重要,夏海棠心想。
只是还没见到部长陈卓年,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这两天过得很快,夏海棠基本熟悉了情况。
周三上午一进办公室,就看到陈卓年的位置坐着个人,感觉偏瘦,干干净净的,没有中年男人的那种油腻感,正对着电脑写材料。
这个形象和夏海棠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她以为经常写材料的人,都和资深程序员差不多吧。
看到夏海棠进来,他愣了下,说了句“我先把这报告写完,领导着急要。”
夏海棠想这应该是陈卓年,但不确定,所以也不好打招呼,就笑了笑在自己位置上坐下。
王国连也提前到了,姚欣和楼语宸陆续进来,都和陈卓年打个招呼就回自己位置上。
陈卓年一直专注着写材料,中间出去两次,应该是打印和送材料去了。
大家也都各干各的,与前两天相比安静多了。
夏海棠心想,果然是领导在和不在不一样啊。
临近中午,陈卓年把材料发给夏海棠让她校下稿。
夏海棠之前听楼语宸介绍,陈卓年人挺随和,但工作标准极高,处女座的通病。
这是领导交代的第一个活,夏海棠看得认真细致,材料是一个调研报告,写得很精炼,夏海棠没看出错别字,就一处标点符号和两个用词有疑议,说了下自己的意见,陈卓年都采纳了。
定稿后已过了饭点,校稿时其他人都先去吃饭了。
夏海棠跟在陈卓年侧后方往公司餐厅走,挺高的个头,身材匀称,有点驼着背。
路上陈卓年回过头问了夏海棠入职公司多久了,以前做什么的,夏海棠跟上去一一回答。
在餐厅坐下后又问了家里的情况,工作还适不适应,后再没话说。
夏海棠也想找个话题,但没想到什么合适的,索性也就放弃了。
夏海棠对吃饭时吧唧嘴的人比较反感,陈卓年吃得很快但声音不大,两个人就这样面对面坐着默默吃饭。
夏海棠很奇怪的是没有一点尴尬的感觉,反倒是觉得这时有人开口说话挺破坏氛围。
人与人之间的感觉真的很微妙,有的人单独相处如果不说话能尬死,你就会想着尽量避免或找个借口赶紧躲开这种不自在;可有的人相处不管说与不说话都很放松舒服,不用刻意找话题。
中午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就在自己位置上,椅子是那种可以伸开半躺着的。
夏海棠刚来,还不好意思躺下休息,就在桌子上趴了一会。
“大笔杆子,出差就没给我们带点什么回来?”姚欣拿着一袋牛肉干出来分着,对着陈卓年调侃道。
楼语宸附和着说:“就是就是,我等一上午都没动静。”
“怎么可能,这不是来不及拿出来嘛。”陈卓年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个袋子。
“正宗四川火锅底料,不是大牌子,但味道纯正,绝对超赞!”说着给每个人发了两包,也给了夏海棠。
“就这么打发了,是不是出差前从京东下的单?”王国连边翻看包装边说。
陈卓年拍了下王国连的肩膀,笑着说:“看破不说破,差不多得了哈!”
沉静一上午的氛围,在下午又活跃起来,夏海棠心想是自己多虑了,只是上午有着急的工作,大家就不打扰陈卓年而已,轻松向上的氛围没变。
等大家回到自己工位后,陈卓年给夏海棠安排了工作,主要是起草公司成立十五周年宣传活动方案,离活动还有一个半月,但各项工作得提前谋划。
陈卓年问了夏海棠之前的具体工作经历,问有没有写过这类材料,有没有组织过这类活动,得到夏海棠否定的回答后,犹豫了下。
夏海棠知道陈卓年对她是不放心的。
陈卓年没有直接布置,而是和夏海棠商量,这让夏海棠心里很受用,心思一下子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也说了很多意见建议,陈卓年频频点头。
两个人讨论了快一个小时,夏海棠来北京半年多,在工作上感觉第一次受到这么尊重。
讨论到差不多,陈卓年说是归纳下讨论情况,其实夏海棠知道陈卓年提前有思考过,大部分还是他自己的想法,从指导思想,目的意义,活动主题,具体内容,到组织领导,阶段划分,实施步骤都一一给夏海棠交流,提出了具体想法。
夏海棠本来还挺怵,不知道从何下手。经陈卓年这么一梳理,自己也有了头绪。
陈卓年还发给她几个方案的模板,把公司年鉴、宣传册等综合资料也给了她。并建议她多上网找找其他公司周年庆祝宣传活动情况,启发思路。
夏海棠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陈卓年说话和风细雨,夏海棠心里有丝丝温暖掠过。
他不只是交给你一项工作,也教你应该怎么完成,还提供必要的支持。
夏海棠工作十年了,第一次遇到这么有耐心的领导。
她没有以往受领任务的心虚和抵触,而是很想干好这项工作,并迫不及待想投入进去,像是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小学生,突然被老师点名去办公室帮忙拿作业本一样,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充满自豪和期待。
在回家的地铁上,夏海棠回想着与陈卓年的第一次见面,她脑子里冒出一句话:“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有种没来由的熟悉感、亲切感、信任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