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制改革,税制改革,这是两项关乎大明国运的重要调整。改得好,莫说大明中兴,便是纵横五洲四洋亦非难事;改不好,那不好意思,大明直接提前下班完蛋。更别提其中还有无数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指望眼下的陈新甲勇于担责,确实也有些为难他了。
“那对于流寇,爱卿有何良策?”朱由检换了个话题,这也是他的又一重考验。
而对陈新甲来说,陛下既然愿意跳过那个要命的话题,他自然也是松了口气。而对当下局势的分析,也正是他这个兵部尚书职责所在:“陛下,流贼虽一时肆虐,然仍属乌合之众。臣以为,我大明的心腹之患,仍然还是那盘踞辽东的奴酋黄台吉。”
朱由检笑了笑,不置可否。
这个陈新甲虽然不错,有几分见识,但依然缺乏宏观的战略眼光。当然,如果明末能出一个拥有一定高度的宏观战略水平的人才,估计也轮不到崇祯本人下场微操最后大家一起完蛋吧。
认为辽东建奴不足为虑,应当全力镇压农民军的,这是第一层。但这层的水平最次,因为最后入主中原坐稳正朔的终究还是满清。
和陈新甲一样,认为张、李不足为虑,主要目标是辽东建奴的,这是第二层。但这层同样水平不够,因为严谨描述,灭亡大明的其实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换言之,大明亡于流贼之手,而满清不过是最终的胜出者而已。
认为辽东虽然麻烦,但迟早能平定、相信所谓“胡虏无百年之运”,认为应当先集中兵力搞定农民军的,这是第三层。这一层有一定的水平,但同样有见不到处。因为,如果没有黄台吉踩着点恰到好处的五次入关,农民军早就被明军彻底镇压剿灭,哪还轮得到李自成最终近乎是兵不血刃的拿下北京?
眼下大明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吏治,一是军事,一是民生。
只有吏治清明,才能保证充分的调动国力来解决问题。
只有军事够强,才能将建奴挡在关外乃至最后剿灭,才能平定流寇。
只有民生够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明的内忧外患。要是百姓人人都能吃饱穿暖,李自成吃饱了撑的去造反?
而这三个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解决方式——用钱砸!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