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让盐作为媒介的同时,不仅解决了自身的问题,还让当时晋商这一群体迅速崛起。

并且作为连接西北和江南的桥梁,晋商的崛起还让明代中后期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第一联系,双方能够互惠互利互补优势。

工商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才得以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中顺利实现。历史也给予了这一措施很高的历史评价。

称其为“有明盐法,莫善于开中”。

制度的作用有多大,不仅让朝廷拥有余量安置了18万成化五年的饥民,还在同年十月再开两淮和两浙地区,售盐达到100万引,纳粮数量也达到了足足82.6万石。

如此大销售网络和出货量带来的是什么。

贪腐!

当时虽然有四品以官员不得参与售盐的规定,但是我们看看当时的现实情况就明白了。武定侯郭勋在当时京城中的店铺数量达到了数千家,其中售盐的商家占比甚巨,这还只是一名军侯所为。

要知道当时的内阁辅臣张四惟和宣大总督王崇古,以及当时的礼部尚书马自强,三家通过联姻的方式将地主、商人、官僚三方结合,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盐的官商销售体系。

其中盐部尚书想要回朝禀报这一情况,表示王张两家在盐法施行中恣意妄为,但是由于当朝首辅包庇,这件事就连反应到皇帝面前也是无济于事,最后草草收场。

当时的腐败达到了怎样发指的情况呢?

成化年间的皇亲国戚和边关军官都可以在预先请托的情况下,一次可获得至少数千引票,多的可到达数万。引票就是当时的商人群体兑换淮盐的票据,而权贵通过官商勾结的手段获取额外数量的盐引,从而拥有淮盐的销售资源。

当时的盐引有多值钱呢?获得一张盐引就可以获利白银六钱,而千张盐引就可以获得黄金六百两,更不用说万张盐引了,六千两黄金的利润使得票据的价格水涨船高,甚至出现了盐引售卖的生意出现。

民众视作生命生计的盐,就这样在资本运营中不断出现涨价的情况,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

朱瞻基能看到未来。

因此就要杜绝隐患。

当然,除了中间商利润高,朝廷把控不足,导致盐价居高不下以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制盐的技术不够成熟,产量太低。

那么,第二步。

先让普通民众都能够吃低价的盐吧。

…………

PS1:新书起航,急需各位帅哥美女的支持,求收藏,求推荐,求鲜花,求一切数据。没有收藏的大佬,请点一下收藏,拜谢!!!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