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开展工作?”

曹德皱了皱眉,思索片刻,还是明白了儿子话中的意思,道:“说得有道理,看来得找个机会和他们谈谈。”

曹恪见那边两人打斗多时,输赢难定,有心要调停。

他当即冲上前去,挥手击打在王双的手臂上,再挥手拍打在潘璋伸过来的右掌上。

那二人猝不及防,不得不收势,并后退两步。

曹恪伸出双手,一只手掌对着王双,另一只手掌对着潘璋,道:“二位,听我一言。你们都是因战乱背井离乡的流民,既然都是流民,那又何若为难流民呢?”

王双道:“就因为是流民,才更要争地啊,没地怎么吃饭?”

潘璋也道:“就是,小将军真是好天真!”

曹恪笑道:“别乱叫,我只是个军司马,还不是将军呢。”

又道:“你们有一身好本事,在这乱世之时,正该投军,建功立业,怎么可以在这乡野之中为了一亩三分地大打出手呢?”

潘璋似乎觉得曹恪的说法有些不合情理,道:“建功立业和壮大家族不矛盾吧?”

“对,不矛盾。”

曹恪点了点头,道:“可是比起建功立业,留不世英明来,为壮大家族实力而去争地这事,实在是不值一提。”

潘璋和王双二人闻言,都寻思一阵,觉得有那么一点道理。

曹恪又道:“再说,和气生财。你们两家同为流民,自然应当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应对乱世局面,怎么反而内斗不休,空耗各自家族的实力?”

潘璋道:“那依小将军,不,依小司马的意思?”

曹恪道:“我有个建议,那就是你们潘家退一步,将占有的原李家土地分一半出来给王家,做个人情。”

潘璋紧皱剑眉,叫道:“凭什么?”

曹恪道:“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古时候有户姓张的人家,是留侯张良的亲戚。有一天,他们家为盖房子,将地基打到了邻居叶孝廉家的墙边。叶孝廉家不干了,希望对方将墙壁往张家那边移动三尺,留条路供人走。张家人不听,坚持将自家的墙壁挨着叶家的墙。叶孝廉咽不下这口气,一纸诉状告到县寺,要和张家人打官司。”

“后来留侯听闻此事,给张家人写了封信,劝他们退让。你们想知道留侯在信里写了什么不?”

潘、王二人都摇摇头,道:“不知,写了什么?”

“写了首诗。”曹恪道,“诗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了书信,大感惭愧,就将已经建好的自家墙壁拆了,在距离叶家墙壁大约三尺的地方重新建墙。”

“叶孝廉家听闻此事,大为感动,也将自家墙壁拆了,后退三尺建墙。因为这事,张家和叶家之间多了个宽度达到六尺的巷子。”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是发生在汉朝,更不是发生在留侯张良的身上,而是满清时期的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故事里那个写诗的张家高官名叫张英,而叶家那位书生人称叶秀才。

曹恪为了让故事贴合汉朝的时代背景,不得不对其中的人物作了些修改,将故事套到留侯张良头上。

至于将叶秀才改成叶孝廉,是为了避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

潘璋听完那个故事,似乎有些触动。

他沉思良久,似乎下定了决心,道:“好吧,那我们潘家只要那块地的一半,另一半给王家吧。”

曹恪问道:“你说的话能算数吗?”

潘璋道:“我当然不能代替族长做决定,不过我会尽力说服族长和族老们的。”

曹恪点点头,又问王双:“潘家愿意让一半土地给王家,你还有意见么?”

王双也谦让起来:“不必,只要个三成就可以了。原李家那块地大概有两千亩,潘家分六百亩给我们,我的族人们想必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潘璋又道:“没事,分一千亩给你们吧,大家都不容易。”

王双还要谦让,坚称只要六百亩就够了。

二人扯了半晌,最后决定两千亩地,潘家只要一千二百亩,另外八百亩给王家。

站在曹恪身后多时的杨亭长见问题解决,大喜过望,让二人带族人们回去,并与族长、族老们商量,争取把这事做实。

潘璋和王双答应了杨亭长,正要向曹恪等人告退,却听见吴质道:“先别急着走,我们府君请二位到客舍中一叙。”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