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秦大嫂简单和秦雅打了个招呼就端着粥出去了,其实她心里对小姑子没啥好抱怨的,大丫出嫁前帮着她做了不少事,她也感恩。

可她家闺女转念就十三了,再过两年就要说亲了,也不知道小姑子这事会不会有影响。她这心里始终不踏实。人心里要不舒坦,嘴上就带出来了。

对此,秦雅心知肚明,所以秦大嫂平时抱怨几句,她也没说啥。就连陈氏,对秦大嫂的抱怨也默不作声,人家只是抱怨几句,又没亏待闺女,她还能咋的?身为继室,有时就是底气不足。

不过,秦雅现在可没空琢磨她在想啥,锅里的饼再不捡出来就得糊了,还是赶紧烙饼吧。等待饼熟的时候,她把白菜切成细条,撒上盐拌了拌,准备待会和饼一起端上去。

堂屋里传来秦大嫂的声音:“娘,本来早上我打算做饭的,可我刚起来,大丫都做上了。您可别怪我,可不是我让她做的。”

“大丫躺了这么久,一直被你们照顾着,觉着过意不去。她既然做了,你正好也就歇歇。”说完,陈氏径直来到灶屋里间,接过她手里的菜板:“病还没好全,咋就干起活来了?一早多冷啊!”

“娘,没事的。我的病好了。娘,不用您收拾,我这边做就收拾了。您在旁边歇会。”陈氏闲不住,说话的功夫她已经把菜板洗干净了。

“大丫,这些我来端,你洗洗手吃饭去吧。”秦二嫂风风火火地进来了。二房的孩子还小,秦二嫂大部分时间要照顾孩子。“娘,您也去吃饭吧。”

“没事,我拿过去吧。你还是快去看着点孩子,别再磕着碰着。”陈氏不是恶婆婆,平时也不摆婆婆架子。所以三个儿媳面上对她都还可以,至于心里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吃过饭,男人们要去地里干活。家里养着猪和鸡,屋后还有菜地,加上洗衣做饭,这些都是女人们的活计。

别看单拎出来都觉得简单,可加在一起可就多了,累人得很。秦二嫂因为要看孩子,所以这些活基本都是陈氏带着秦大嫂和秦三嫂来干。

现在秦雅病好了,也是要分担一部分的。农户人家就是这样,不养闲人,就连六岁的铁牛也时常跟着铁柱一起去打猪草。

午饭是秦大嫂做的。家里的饭是几个妯娌轮流做的,这个月正好轮到秦大嫂,早上是秦雅做的,午饭就不好再让她做了。农家的饭菜很简单,主食是馍馍,菜是炒青菜和咸菜丝。

男人们中午是不会回来吃饭的,秋收时节,地里干活的人们都不回家吃饭,家里派人送饭过去。秦家送饭的活惯常交给大房的铁柱,他今年十岁,平时除了上山打猪草外,还帮家里干些零活。

比如这跑腿的活就都交给他,还别说,这么大的孩子就喜欢四处跑跑转转,让他在家里干点啥他还不愿意呢。

红日西斜,倦鸟归林,干活的人陆续归家,家里开始热闹起来。大人们说起地里的收成,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二房的宝柱已经能扶着墙站起来了,嘴里吸着手指头还咿咿呀呀地喊着什么。

此时正值交秋天气,西风夜起,白露为霜,晨起时不穿件袄子都没法出门。秦家的秋收也在这时结束了,家里开始打麦子。

村里有个打麦场,村里人都把粮食拉到那里打。老话说:秋忙秋忙,绣女出闺房。轮到打粮食那天,家里除了那还在吃奶的娃娃其他人都得上阵。

天刚蒙蒙亮时,秦家人就都起来了。男人们先去把麦子拉到打麦场上,再把麦子一行行摆好,后面的麦穗要压着前面的麦秆。这样麦穗就全都在最上面,正好被阳光晒到。等晒上一两个时辰,麦穗就晒脆了,打起来也比较省力。

打麦子可是个力气活,除了看孩子的秦二嫂,其他人都早早吃过午饭就去打麦场了。大人们拿起梿枷不断地敲打麦穗,孩子们则忙着捡拾四处散落的麦穗。

原主以前也跟着打过麦子,所以这具身体对梿枷并不陌生。只是秦雅并不懂打麦子的技巧,明明很用力了,可就是打不下多少麦粒。

她只好停下来,观察了一下,才慢慢找到一些窍门。原来,梿枷扬起来时不能太用力,只要顺势荡起来,再在落下去时用力,就能又省力又能打得好。

一床麦子打完,大人们坐下来喝点水歇一歇,孩子们还要把打过的麦草再翻过来晒一晒,一会还要再打一遍。

等两遍都打完,大家一起把麦草挑到一边堆好,这可是好柴火,还要拉回家里。

回到家时,饶是秦雅已经找到了窍门,可胳膊却还是疼得快抬不起来了,此时的她无比怀念前世的收割机,想着怎么没有哪个穿越大神给造出个收割机来,也解放一下农人的双手。不过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她也只是想想,可不会真以为有人能造出来。

除了麦子,秦家还种了粟米、大豆、高粱等。忙乎了几天,秦家人终于把粮食都收好,就等着甲长来收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