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郑经两世为人第一次见到大明朝这种古老的船厂,在未穿越之前,郑经做为一个纨绔子,怎么可能会关心造船这种工匠操心的下贱事。
而未穿越时的贾政经不过是一个农学院毕业的普通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农技站成了一名朝九晚五的社畜,更没有机会见识这种高档的行业。
整个船厂非常庞大,在船厂工头引领下,郑经挨个的视察了整个船厂。整个船厂分为木料坊、铁钉坊、船帆坊、缆绳坊、造船坊、还有一个铸炮坊。
各个作坊的大匠都是郑氏多年招揽的工匠,虽然说地位不高,没有什么话语权,主家让造什么就造什么,但是郑氏给予的待遇却很不错,比起在大明做匠户要好上许多,这些匠人都对郑氏忠心耿耿。
船厂工头挨个介绍各个工坊的作用,首先这木料坊是处理所有砍伐来木料,这些木料需要反复晾晒,保证绝对干透才行。
同时这些木料需要用特殊方式处置,保证在晾晒的过程中不变形扭曲,不然一根木料就废了。郑经明白,这是在木料干燥的过程中会产生应力,就算是后世去除应力也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铁钉坊专门打造造船所用的船钉,俗话说‘破船还有几斤钉’,可见造船是非常消耗船钉的,铁钉坊里几十个铁匠每天的工作就是挥舞着铁锤打造船钉。
船帆坊顾名思义就是制造帆船的地方,郑氏的船帆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式福船采用的硬帆,硬帆的材料使用竹竿为骨,竹篾编织,相当于有骨的竹帘。
另一种是西式夹板船的软帆,软帆需要很厚重的帆布,这些帆布需要的特制加粗的棉纱进行纺织,这样纺织出来的帆布厚重结实。
缆绳坊负责制作战船上的缆绳,制作绳索的材料是麻,麻在华夏文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仅次于桑的存在。
当然制作绳索最好的麻是剑麻,不过这种麻现在主要分布在新大陆,大明并没有这个品种的麻种植。
造船坊中,郑经第一次看到了造船的船样,工匠们大多都没有文化,他们在造大船之前,先要按照比例,制作出一个缩小比例的船模,这个船模就是船样。
根据船样在模拟的各种风浪中的表现,找到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最后定型。而西方的造船是采用图纸的方式,运用各种计算公式,进行船只的设计。
这就是东西方造船的最大区别,也是东方造船渐渐落后于西方的一个根本原因,本质上东方的造船是经验传承,好多工匠你问他这么做是为什么,他说不上来,但是他却知道必须这么做。
经验传承需要更多的天赋,这就导致了很多的经验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消失,这一点上郑经非常的清醒。
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华夏土地上没有基础学科的土壤,官本位的思想下,读书的目的是做官,而做官只考经学,大家都学经学,谁会费力不讨好的研究基础学科。
不但得不到理解,而且还会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整个社会氛围如此,基础学科得不到发展就成了必然之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