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庄子·齐物论】
不得不说,这三个商人的速度是真的快,次日一早,就有车队拉着一车车的煤运到了南海子。
站的老远,朱由校看着这些大车,突然好奇的问到,却又自顾自的说道。
“这些煤都是哪儿来的?外地?恐怕不是,这从外地运来,成本太高了。”
“这个。。。”
听到皇帝问话,魏忠贤同朱由校旁边的张维贤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魏忠贤支支吾吾的说道。
“惜薪司在西山那边有个煤井,奴婢以为,他们也应该是从西山挖的。”
“西山?”
闻言,朱由校的双眼睁大,转头看向魏忠贤。
“朕记得,我大明有凿山伐石之禁,而且西山是当年太宗文皇帝亲自选定的皇帝陵寝所在吧?”
“这。。。”
被皇帝用凶狠的目光看着,魏忠贤顿时压力山大,不知道说什么。
“皇,这事说来话长。”
就在魏忠贤腿软的想要跪下的时候,张维贤适时的给解了围。
“哪就慢慢说。”
从后世来的,朱由校当然知道北京城西山下面有个大煤田,根据二十世纪的测定,占地面积近两千平方公里,资源储量就在两百亿吨往数。
“这事还要从正统年间说起。。。”
朱棣靖难成功后,由于南京城并不是绝对的忠诚,处处有人和他作对,就将都城迁到了北京,而后在高人的指点下,将陵墓选自了西山附近。
但是在宣宗年间,在西山附近逐渐发现了煤田,京师百万余人,每日烧火做饭所需的炭火不计其数,而木头呢,又不能全砍了,很多人就用了煤。
柴米油盐,柴字当头,这西山附近,煤窑便逐渐多了起来。
即便是都察院禁止约束,锦衣卫巡查,严禁私自开采,不许在朱棣的坟头动土挖煤,否则重罪不赦。
但是盗采依旧是蔚然成风,窑井无数,私窑获利极多。
魏忠贤曾经是惜薪司的管事太监,对着也是知道的,或者说这在大明就是不是秘密的秘密,而在西山,官窑只有三座,但是民窑却是铺满了整个西山。
马阔司曾经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