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聚集起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才,才能夺取主导权,所以挽救一个濒临死亡的王朝,比砸烂它重建更难。
这一点后世那场朝代更迭,完全诠释了这道理,新生的民主政府,由于用的还是那些旧官僚,或是旧官僚思想的人,因此无法维持下去。
因为那些人是原来的既得利益者,才不想把权利交给别人,而共和国就是索性砸烂既得利益集团,才得以浴火重生。
“皇上想变法?”
袁可立目视着朱由校,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臣指的是像熙宁变法那样的,而不是惺原如今正在做的那个是吗?”
大明朝现在其实也在变法,正是李起元的赋税改良,但这都只是修修补补的改良,对既得利益集团触动不大。
其实就算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不过是修修补补,并未触及根本利益,因此反对者虽有,但没到你死我活。
可王安石的熙宁变法,那是直接触及权贵的根本,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
特别是针对士绅阶层,杀伤力是巨大的,自然引起剧烈的反弹。
朱由校深知不切实际,在没有全民意识的土壤中,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完全是取死之道。
王安石失败了,并且从南宋开始一直被清算,一直到满清亡国了都没被认可,正是由于东方社会没有经历过西方的那样颠覆。
西方之所以能够形成后世那样的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把旧有的观念全部解放。
对神权的颠覆,让世人明白以人为本的思想才是正确的方向,而且这场革命是至上而下的全体共识,才能成功的。
王安石被认可,那是到了满清灭亡,国家依然贫弱,这才被人翻出来讴歌他的思想,并把他当成法家的代表。
天可怜见,王安石要是活着,知道自己被列入法家,会不会气的再死一次。
人家是妥妥的大儒,竟然被后人当成法家,荆公学派可是理学的一个学派。
北宋是历史上文采最辉煌的时代,也是儒学最昌盛的时代,从周敦颐开始的新儒学,由于把天理人性加入儒学,因此新儒学被后人命名为理学。
程朱理学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在这时候还不完善,应该叫洛学。
当时最出名的理学,除了程氏兄弟的洛学外,还是张载的关学、王安石的荆公学派,三苏的蜀学。
以及南宋陆九渊的心学,一起奠定了后世八百年的儒学新体系。
后来者的朱熹和王阳明,即使有着儒学圣人之资,但学术理论依旧还是在理学的范畴中。
“朕欣赏王荆公的大魄力,但不会像他那样变法,咱们大明朝经不起那样的变革。”
朱由校长叹一声,却让袁可立等人放下心来,皇帝没冲动就好,不然他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