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甚至有自冬至始,直到第二年清明,一百多天不生火的情况。以至于三国时著名实干家——曹操曹老板深觉寒食乃是陋习,无端冻饿百姓而已。于是他下令严禁寒食,谁家吃寒食,谁家吃牢饭(2)。
然而苛刻法令也无法阻止民间保守习俗,沧海桑田,朝代更迭,唯断火之风屡禁不绝。
如掬月所说,山西至今仍过七日寒食,而且非常严格。
而越往南走,越不重寒食。正是“岭外无寒食,今春火常新”。
而在这金陵,说是三日寒食——自寒食到清明断火三日,清明再改新火。可实际上只有寒食当天熄火,毕竟这座繁华的都城,不可能为寒食停摆三日。
但就这么一天,吃货大宋人民也拒绝委屈自己,开发出无数应景的冷食熟食,家家户户提早备好。
本应是不开火、简朴饮食的日子,结果被各种粥饭、糕点糖果填满,最后反倒成一场盛宴了。
关鹤谣买个子推燕的功夫,边上的郎君已经和她推销两遍自家的饧粥了。
那是熬得浓稠的大麦和杏仁酪,冷凝之后切成片,又浇了饧糖,想来也会可口。
许是寒食禁热食,激发了人们对高热量甜食的渴望,寒食吃饧、各种饴糖十分盛行。
关鹤谣不想吃冷粥,却馋甜食了,便和那郎君买了一碗饧糖。
一月三回寒食饧,春光应不负今年。
吃了这口寒食饧,便是吃了一口甜软的春光。
这金黄浓稠的麦芽糖稀,让人看着就喜欢,等再买点坚果什么的,就可以做点酥糖。兰家哥哥每日喝药,其实她看出他怕苦,真是的,都那么大人了——
“小娘子买一包焦面吃?都是妾自家磨的!”一位卖货娘子的招呼拽回了关鹤谣又要跑偏的神思。
关鹤谣虽人穷,但嘴刁。
饧粥她还有些兴趣,这焦面...不过是炒熟的大麦、小麦磨成粉,吃时以水调之,顶破天了再加点红糖、蜂蜜,她着实有点嫌弃。
然而,不论是富贵人家,还是贫贱人家,这焦面都是寒食刚需,买的人多得很。
焦面娘子看她不感兴趣,也不强求,只笑着招呼眼前客人。而关鹤谣看着那么些人购买焦面,心中却有了计较。
这时的焦面虽然仍很粗糙,但是稍加改良,就是一道好吃食哇!
她错过了花朝节,不能再错过寒食和清明。
说干就干,关鹤谣开始构想她的寒食清明特色食谱,决定连续推出几道新品,趁着时节狠赚一笔!
她越想越兴奋,越想越蠢蠢欲动,自觉比见到萧屹裸.体还兴奋,还蠢蠢欲动。
这聪明的小脑瓜,想男人真是太浪费了,差点耽误这无限商机!
*——*——*
关鹤谣和掬月行近刘家香饮子铺,见那门口乌泱乌泱的人,两人正纳闷呢,忽听人群中有人喊:“关小娘子来啦!”
“还真的来了!以为她不会来了呢!”
“国公府什么样子的呀?”
“小娘子快开张吧!”
这些人里有不少顺手就买一碗饮子喝,忙得刘老丈夫妇也是应接不暇。
吕大娘子破开人群而来,给两人端来热豆蔻汤,就又急吼吼往铺子里赶,回头冲关鹤谣和掬月喊道:“都等着你们呐!整条街谁不知道小娘子被国公家接走做厨娘!”
关鹤谣也没想到,不到一晚,她就荣升为新的都市传说。
在食客们崇拜的目光中,她压力山大地开始准备食材,一边随口满足大家的八卦之心。
“信国公府很大很大。”
“府里诸位很好很好。”
“膳房吃食很多很多。”
主家故事,她可不敢乱说,只能用这般毫无灵魂的“很…很…”句型敷衍。
饶是这样,众人都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哦!”“呀~”“噫——”捧场。让关鹤谣有一种她和他们是在互相逗着玩的感觉。
关鹤谣偷笑,很是感谢信国公府给她买的热搜,这百万级别的营销也没谁了。
“美貌厨娘竟被权贵当街抬走?!”
“庆丰街到乌衣巷,一顶小轿无归路。”
“朝散郎:某真的只是请她来当厨娘!”
她无耻地畅想了一下,唔…稍微有点打擦边球,但正因此才有点击率啊!
比昨日翻倍的吃食,卖的却比昨日还快,关鹤谣都不用费口舌去招呼。是因为有食客问了一句“小娘子也给信国公府做了这些吗?”她悠悠勾唇,高深莫测一笑,缄口不语,食客们却打了鸡血一般坚信自己吃到了国公府级别的美食。
这倒也是事实,朝散郎可吃了三个烤扇贝呢!
她已打定主意,以后每日限量,只卖四十枚扇贝,两锅大概六十来碗蒸银鱼。
一是为了饥饿营销,吊着食客胃口,打响名声。
二是为了早点卖完尽快回家,不只是为了萧屹,信国公府那边也要早去准备。
在主客尽欢的愉快氛围中,关鹤谣很快就达成了今天的销售额度。
她揣着沉甸甸的钱袋,感叹真是一贯钱难倒英雄好汉。
若是没有昨天信国公府赏的一贯钱,她今天上货钱都不够,本做好了跪求老丈赊账、或者让掬月多跑一趟的准备。可有了这一贯钱,又有了今日近三百文的利润,她手头一下就周转开来,采购了第一道“寒食限定”美食所需的食材,拉着掬月往家走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