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号称天下精锐的丹阳兵,孙皓更愿意信赖眼前这些略显朴实憨厚的乌程新兵们。丹阳兵的个人战斗力确实强悍,自西汉起便闻名于天下。但他们兵痞习气太重,动不动就要哗变,接受不了严酷训练,更没有什么军纪可言,终究成为不了真正意义上的精锐。战场上较量不同于单打独斗,也不同于打群架,那是两个体系之间的较量,比拼的是集体实力而非个人勇武。单兵战斗力再强,没有严格的军纪和默契的配合,也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精锐的。
后世戚继光之所以定下这样的选兵标准,这就是根本原因。
西汉时期,全民皆兵,凡是编户齐民,在耕种之余都要参加军事训练,郡中还会定期考核,以备征调,谓之都试。到了东汉,自汉光武帝起,偃武修文,推崇儒学,义务兵制名存实亡,用兵都以临时招募为主,没有太多时间训练,所以将领们都偏爱有一定基础的人,这也造成了游侠儿、泼皮无赖充斥军中,军纪大坏。
在三国前期,很多将领都吃过这种苦头,包括曹操、孙策。
再后来,具体到吴国,那就是以私兵制为主,兵为将有,各自划分一些县邑作为食邑养兵。据后世研究估计,东吴到了灭亡时有550万人口之多,但朝廷能掌控的编户齐民却只有55万户,230万人,不足一半。其他人要么被世家豪门隐匿,要么划给了将领们作为他们的私人部曲。不过即便如此,孙皓掌控的力量也是吴国内部最大的,虽然并未过半。要不然,他也做不成这个皇帝。
将领们养私兵部曲也是以募兵为主,大多好厚养健儿,与东汉时期的玩法没多大区别。
但孙皓不打算这么玩。他也募兵,但他的讲究和这个时代的观念大相径庭。
“乌程子弟们,”孙皓清了下嗓子,运足气开始训话。
“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知道我是谁,我也知道你们是谁。我过去是乌程侯,长于乌程,是你们的半个同乡。如今做了大吴皇帝,”孙皓顿了顿,指了指自己的胸膛,又指了指眼前的新兵们,“所以,朕,是你们的皇帝陛下,是你们心中唯一的太阳,而你们,从现在起,就是天子亲兵,就是朕的子弟兵!”
台下将士们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望着孙皓。
“我们会一起训练,我们会并肩作战,我们将一同创造奇迹,我们也将共同面对强敌!训练时,朕就是你们的标准;作战时,朕就是你们的方向;冲锋时,朕会冲在你们的最前方;撤退时,朕当亲自为你们断后……”
台下已经出现了小小的惊呼声,士兵们都被孙皓的话震惊得瞠目结舌。一个皇帝,身为九五至尊,居然要和士兵同住同训,还要身先士卒,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台下将士中有一位部司马,此人名叫孙震,刚从羽林骑的一个骑都尉任上调过来。当然,只是临时借调训练新兵。毕竟骑都尉秩比两千石,与校尉等同。他是东吴宗室,征虏将军孙贲之孙,威远将军孙邻之子,辈分与孙皓同辈,年龄也与孙皓仿佛。在历史上,他是东吴宗室最后的壮烈与荣光,他血气方刚,英勇善战,在晋灭吴之战中与丞相张悌一道,死战不退,临阵战死。
过去,孙震和孙皓不熟悉,倒是与孙俊同为骑都尉,算是同僚,关系不错。那时候他挺佩服孙俊,虽然孙俊比他小几岁,但已经开始展露峥嵘。但后来,丁奉迎驾时,他也在军中,亲眼目睹了孙皓的勇武。身为大吴宗室,孙震还是很有主人翁意识的,看到孙氏又开始英雄出少年,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只是今天,他觉得孙皓还是有些草率了。即便是当初他和孙俊这样的羽林骑中的宗室翘楚,也没有做到和士卒们同住同训的地步,更何况如今孙皓可是帝王之尊,就算是为了邀买人心,未免也做得太过了些,太过于降尊纡贵了,成何体统啊!
当然,这里并没有他说话的份,还是老老实实给陛下练兵吧,其他的事,也不是我该去考虑的。孙震轻轻甩甩头,试图把杂念驱赶出去。
这时,孙皓的训话也到了尾声,他高举着手,对士兵们呼喊道。
“朕的子弟兵们,我们将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们的敌人将会颤抖,我们的赫赫战功将会彪炳史册,子孙将会受惠于我们的荣光。我江东子弟,无惧于天下!”
将士们热血沸腾,山呼万岁。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