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廿九,齐子客动身赶往东海郡,再有两日“三学辩会”便要开始了。
萧姜夫人找了个理由将萧琅关在家里,她趴在墙头看齐子客与好友一同乘车有说有笑的往临县去,齐子客看到她羡慕的表情朝她露出白牙笑了笑,还招了招手,萧琅“哼”一声跳下墙头,回屋里温习课业去了,前几天疆德子给她寄了一些古籍,让她认真看,看完写心得给他。
“又写心得!又写心得!什么都写心得!哪有那么多字可写嘛!占星也写心得,看书也写心得,卜卦也写心得……又让我干着干那又让我写字,哪有那么多时间!”萧琅愤愤的扔掉刻刀,将手里的竹简一摔回床上趴着去了。“这也不让我玩,那也不让我去,门也不让我出……这日子过得可真没意思!”
“小少主稍安勿躁,课业这东西呀若是沉下心思来学很快便会心神投入,您若是觉得待在家里没意思,不妨看看书聊作娱乐,等过几日辩会结束了少主回来了,定有许多趣事儿可听呢。”萧绿端来一盏在窖里冰过的梅浆,白气腾腾的,她一边收拾着散落一地的竹简一边喊萧琅起来饮浆消暑。
萧琅懒洋洋的趴着,任萧绿怎么哄都不肯起来,过会儿萧绿再看她竟脸朝下睡着了。萧绿掩嘴偷笑,在一旁打着扇好让她得以安眠,萧绿瞧了眼外头的太阳,约莫着何时喊萧琅起来,睡多了可不好……
且说与好友一同前往临县的齐子客,此时他怀里正揣着那枚被“藏起来”的玉坠,这次儒院之行不只是去看热闹更是要找到容宣将这东西还给他,顺便警告他离萧琅远一点。
“不知令妹何方神圣,你家竟护得这般严实?旁人见都见不得。”齐子客的好友是同他一起在万儒总院念过书的同窗,屈氏,名问,用手里的闲钱在临淄开了两三家私塾,招收了不少学生,算是一方名士。
“神圣不敢当,只是家妹文弱内向不喜外出,故难以得见。”齐子客笑着,为自己的谎言而感到羞耻。
“原来如此,之前怎么从未听你说起过呢,出了趟远门回来便多了个妹妹,人生得意否?”屈问很是羡慕,他家兄弟七八个却唯独没有女孩。过会儿,他“咦”了一声,忽然想起一事,便问道,“莫怪愚兄嘴碎,敢问令妹芳龄几何?”
“你这人怎地越活越回去了,随便问人家女孩年纪,我可不能告诉你!”齐子客乜他一眼,眼中似是嫌弃。
“哎呀,贤弟误会了!”见齐子客稍有不悦,屈问急忙解释说,“母亲一直在张罗亲事,愚兄甚是烦心,那些个淑女认都不认得,亦不知何等性情,若娶回来糟心岂不是大事不妙?这不想着若是令妹年纪相仿不如让给愚兄,两家永结秦晋之好,你我二人知根知底,你还怕愚兄慢怠了令妹不成?!”
“不成不成,琅琅还是个孩子,你们差得也太多了!”齐子客惊恐的看着屈问,坚决不同意,让他想都不要想,又说即便萧琅到了成婚的年纪一家人也是要问过先生的意思,随随便便嫁出去先生恐怕会暴跳如雷,至时两家都别想好过!
屈问笑他紧张得和什么似的,只道自己是开个玩笑,齐子客口中的“先生”却是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向齐子客打听那“先生”是做什么的,人品如何,若是好他便告诉族里把自家孩子也送过去。
“此人……”齐子客沉默半晌,含糊其辞道,“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只听母亲说她的夫子是个杂学大家,凡事皆通一二,琅琅跟他学些剑术诗书罢了!”真实身份说出来怕是会吓到你……
屈问点头相应,杂学家确实无甚可说,于是便断了和族里说的心思,二人一路说笑,未再谈起萧琅。
天下观会人士陆续到达临县,街上日日尘土飞扬,车马辘辘声不绝于耳,临县人已司空见惯,做生意的早早地便起来开了店铺,等待着这一年一度的盛会为自己带来大把银钱。
参加“三月辩会”的精英已基本到齐,万儒总院的园林、广场乃至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旁皆是他们随口论辩的场地,身着各式衣饰的文士学子几乎挤满了儒院的犄角旮旯,随处可闻争论之辞。
如今乱世峥嵘却百家共进、杂学并起,无论儒、农、兵还是纵横、阴阳,各国皆以学术之风浓厚为荣,但唯独一派不为世人所赞誉,即为以公孙宠、公孙丑兄弟为首的名家。
名家与其他学派专心研学不同,名家学士以“善辩”闻达天下,虽有纵横家相衬,但名家辩题常常流于诡辩,以强词夺理、高深莫测取胜,辩题多为辩论“名实”,辩者明知其论题有误甚至大谬却往往难以辩驳,有时甚至会被名家辩士误导走偏,成了出尔反尔的笑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