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性”
一天,冯驰看见苏梓颜在看一本康熙秘史,饶有兴趣地走过去,很高兴并带着些骄傲的说:“这本书我也看过,看来咱们俩还是有些共同点的嘛!”
谁只今天大小姐好像心情不是很好,结果成功被怼。只听见苏梓颜几乎没经过思考就流畅的总结:“虽然我们都看过这本书,我看的是野史,你看的是正史我看的是热闹,你看得是门道我看的故事,你看得是谋略我们这样,不算有什么共同点吧?”
冯驰:“……”。牙口无言。
想到上次他和苏梓颜“谈理想”的时候,被苏梓颜总结成“阴谋家”,无奈又被气笑了。不甘心,直接撒娇耍赖:“我说苏大小姐,我也随口一说,你也不用这么着急否认吧?你这好歹担着我女朋友的名份呢,和我有点共同点很正常吧?”
没想到心上又被扎了一刀:“没有着急否认,就是没有共同点。”
冯驰:“……”。完败。
怎么办?说不过她,又想亲她了。
说到历史,这的确算是两个人的共同点,但却如苏梓颜所总结的那样,她喜欢的是历史故事,而冯驰喜欢的是从历史故事中总结的谋略。苏梓颜喜欢看历史故事,尤其是那些名人的一些“野史趣闻”。传记类的图书往往都喜欢把那些历史人物写的苦大仇深,然后经过励精图治,然后功成名就或者对于一些不够积极努力或者不够聪明的君王又往往便是直接否定,基本都被扣上“骄奢淫逸”的帽子。“骄奢”切不论,这“淫逸”便是想把罪名定在那些“红颜祸水”身上了。她看得往往都是“红颜祸水”的部分,而想来冯驰看得都是“励精图治”的部分了。如果这么总结,冯驰也不会否认,因为他坚信,任何一个好的政治家都不可能是一个不了解历史的人。而历史让他觉得越学越有意思,所谓“以史为镜”是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话,而很多历史事件中体现出的道理,倒是比那些数学物理公式更复杂有趣。这也是为什么他一个理科成绩不错的男生偏偏选了文科班的原因。
关于“家庭”
关于家庭是两个人都不愿意谈及的话题,因为两个人都不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两个人对于家庭的态度都是很明确的:脱离。
苏梓颜在十二岁时便开始有了脱离家庭的想法,而一直以此作为生活的目标。也就是说,她学习中,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她脱离家庭做准备。她努力学英文,私下慢慢存钱累计资产,努力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而冷漠,这一切都是为了可以脱离家庭,自私又自由的活几年。
冯驰所谓的脱离家庭,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他要的就是一种对自己思想上的完全控制。这种控制并不只是停留在“不听家长话”的层面,而是要完全不被父母的思想所影响。很多老师都教育过学生:要么学好,要么玩儿好,那些又没学好又没玩儿好的学生才是最赔的。冯驰非常同意这句话,他觉得冯国安就是这种人,工作也没做好,家庭也没搞好,一门心思拼的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对社会毫无贡献。所以,在他还没想好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却已经很坚定的知道不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苏梓颜对冯驰的家庭知道的不多,但她能体会到冯驰对于家庭的不依赖,这点上他们倒是很像。冯驰也是同样,他倒是没有思维开阔到能猜测到苏梓颜是个私生女,但也基本知道她可能单亲,而大部分时间可能在一个人生活的状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