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滚滚黄河,张子圣不禁吟诗一首:
“自古北地多豪杰,黄龙经此由东去。
古传涿鹿问天下,有墓风陵居此间。
风氏葬此神话传,此渡方为风陵渡。
激流涛涛浊黄广,风啸心阔远山望。”
“名字就叫题风陵吧。”张子圣下了马车,远望道。
身处渡口,能够感受到,黄河涛涛的水汽,扑面而来,远处河面上,一艘渡船驶来,一老翁站在船头问道:“几位可是要去对面吗?”
赵国使节恭敬回道:“正是,还请劳烦老翁渡我等过河。”
那老翁回道:“好说,百金即可!”
赵国使节,面不改色,似有所预料,说道:“成交!”
那老翁说道:“既如此,那就都上来吧,莫让老夫久等了。”
赵政奇道:“师父,那么小的一条船,能载的上我们所有人吗?”
赵政的疑问是有道理的,那艘船,远远望去,只不过是一个黑点,走近了一细看,发现只不过是一小木舟而已。
如何载得动赵国使节一行,包括兵卒在内的百十号人呢?
这是周懿方回道:“小公子莫要小瞧了这渡船,实则暗里内有乾坤,没有这等本事,那渡河人也不敢要百金船费!”
听到此,赵政虽仍有疑问,但也将信将疑,不在言语,只见马车驶入靠岸的木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马车逐渐变小,走进船里。
而身处船上的人,却并无太大感受,只觉得船内内有乾坤,地方不大,却刚刚好容身。
“这是道家的无象法则,倒是与域外西漠的芥子须弥殊途同归。”张子圣解释道。
“道长高见,正是如此,老叟这艘船,别看从外面望去,甚是狭小,但是无论多少人,老叟都可一次渡完!”那渡河老翁骄傲道。
河宽万丈,水深不可测,大河涛涛,黄龙咆哮,这都给赵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是那无论多么风高浪急都平稳如地的渡船和撑船的老翁,一路无言,但看激流滚滚,浊黄翻涌。
赵国使节一行人来到风陵渡渡口时,已是朝阳日上的上午,可自从上了渡船,等到了对面时,已是日暮黄昏,天地间一片昏黄。
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此时昏光与脚下的黄河,昭相呼应,更添几分慵懒温暖的意境,转瞬,黄色消失,天色暗了下来,夜寒降临。
水汽冰冷的拍在脸上,更添几分寒冷,好似刚刚的温暖都是错觉似的,而远方陆地,已经遥遥在望了,很快,船靠岸了。
内里不远处,一座巨城雄关屹立,潼关二字,沧桑有力,秦国,到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