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盾说起当时的情形,“新人派”应该已经占尽上风。既然如此,那就只提“新人派”。“先君归政,晋国去痼疾,用贤人,攘外敌,尊王室,革故鼎新,成绩蜚然。王室和各诸侯国都有目共睹。君主统领,国势更是蒸蒸日上,诸侯不敢小觑。”
先把晋国事业连同君主歌颂一番。接着,阳处父将自己的际遇引了进来,“臣一介布衣之时,眼见国力孱弱,民生凋零。亲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至今回想如同噩梦。幸得先君回国执掌大印,国家步入正轨,百姓耕稼如常,时时感恩得存。”
襄公不语,阳处父进一步引入正题,“先氏、赵氏、狐氏,可说是扶危匡正,济世救主的大才。这十多年来晋国的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他们兢兢业业勤劳付出啊。”
“太傅言之有理。寡人也常心存感恩,这些忠臣良将实乃国之福将。”阳处父所说的民间疾苦,襄公虽未亲身经历,然今昔对比,也是感触颇多。当年父亲远游,他身为贵胄,虽也锦衣玉食,不曾吃半分苦,但是眼见流血冲突,内外交困,也是心痛非常。想想平民生活,必定更是艰难万分。
今天既然阳处父提到了这些过往,襄公想,重用“老臣派”一事定是已经流传出去。不如趁机摊开话题,问问阳处父对他们的看法。“先祖父当年定是胸怀壮志,才能将晋国基业开创光大。想来当时也是人才济济啊。”
阳处父捕捉到襄公的话中有话,他不紧不慢,“假道灭虢,开地六百里,辟国十七,的确是了不起的作为。”他话锋一转,“可惜骊姬之乱发生后,太子被杀,公子出逃,丰功伟绩几乎被毁损殆尽。俱往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沧海变桑田,风流人物,还需看今朝。”
阳处父知道,襄公仍举旗不定。他不得不站出来提醒,文公前后的晋国可是天壤之别,不可混淆轻重。
话说到此,襄公已经豁然开朗,疑惑全部打消。大部分从文公执政时开始为官的大臣,都不愿意回首往事。或者当时他们还小甚至未曾出生,但是父辈的经历一定让他们刻骨铭心。谁愿意回到那个血染宫廷的时代?如果今天要重用打上时代烙印的“老臣派”,岂不是要将父亲以来包括自己这一代的执政理念一并抹煞?
“寡人已拟好名单,不如太傅一并参详?”襄公本来已经偏向“新人派”,但是又怕自己太过极端,所以又把“老臣派”摆出来试探阳处父。得知他的意思,仿佛多了个强有力的盟友在侧。所以请他帮忙尽快确定人选,以免节外生枝。
阳处父双手接过襄公递过来的名单。襄公补充道:“太傅可是第一个见此名单的,切不可外传。”意思很明显,此乃机密大事。名单是新鲜出炉的,不要轻易流传出去。
阳处父赶忙回话:“谢君主抬爱。臣不胜惶恐之至,必定严守秘密。”心下暗自庆幸,幸好清早就来面见君主,有幸成位第一人。
他低头看名单,从头到尾依次是:狐射姑、赵盾、先克、箕郑父、先蔑、荀林父。虽然未列名具体职位,但是依据常理,名字对应的职位应该依次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与他原先的设想一致,“新人派”集体复活,“老臣派”则一败涂地。虽有三人入围,却全部居下位。
这份名单大大超过预期。襄公的修改可说是翻天覆地,推倒重来。这个看起来优柔寡断的君主,一旦下定决定,往往剑走偏锋。幸好,这次剑锋偏向己方,阳处父大喜。
“君主英明。名单一出,忠臣之后闻之,定会壮志满怀,立志要延续父辈之风,继续为晋国霸业在所不惜。”阳处父还嫌不够,此处应该有更多的赞扬,“君主深谋远虑,晋国未来势必威震四方,国运不可限量。”
“看来太傅是十分赞成寡人的决定了。”阳处父说得眉飞色舞,拥护支持不仅溢于言表,神情语气更是表露无遗。襄公受到感染,心情大好,追问道:“排位可有商榷之处?”
刚才写名单时,襄公正追忆“新人派”祖辈的丰功伟绩,一时激动难捺。回头再看名单,新老两派优劣高下泾渭分明,又觉得似乎对新人太过偏爱。如果新旧将佐搭配,又怕形成掣肘,摩擦增多。思来想去,苦于没有两全之策,又生疑问。
在阳处父看来,“新人派”占据前三才是彻底的胜利。“老臣派”被踩在脚下正是他们的宿命。属于“老臣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朝廷上下大部分人都不主张重用他们。只是某些人被利用,利欲熏心,才会有不同声音传入襄公耳中,影响了他的判断。
襄公提到的排位,阳处父有话要说。
从情感上来说,赵衰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当投桃报李,将赵盾扶上位。既然已经入选,虽屈居第二,也算是万万人之上,他本应不再介怀。可是狐射姑位在赵盾之上,阳处父却是大大的不乐意。
狐射姑为人桀骜不驯,行事乖张。其父狐偃智慧机变不假,却是个贪婪小人。狐射姑没有继承父亲的深谋远见,反倒是贪婪势利有过之无不及。难见容人之量,常见刻薄峻急之嘴脸,得罪的人不少。一旦由他上位主事,阳处父将来的日子不会好过。
反观赵盾,阳处父接触较多,足够了解。他深知,赵盾有心要做一番事业,想要革除积弊,锐意进取。一旦他主政,定会以国家利益为优先考量。这一点,从他读书行事已露端倪。
狐射姑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就算他身居高位,恐怕也难服众。弄不好还让“老臣派”借机翻身。这是阳处父不愿意看到的。他与“新人派”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这条绳的牵头人,必须是个行事稳健,能操控大局的。否则,整条绳上的人都会被连累。谁都想荣华富贵长长久久,谁也不想半途被迫退出。
“说到排位,臣有小小异议。”阳处父说得小心翼翼,一边说一边观察襄公的脸色。“排名第一的中军元帅,位高权大,主领三军辅助君主。理当要选亲和得人、各方认可的能人贤良担任。”
没想到,阳处父关注的竟是中军元帅的资质能力。襄公颇感意外,问道:“依太傅所言,何人足堪中军元帅重任?”狐射姑排在第一,主要是考虑狐偃的功劳。再加上,狐射姑还是襄公的叔叔,他的从政资历经验也比赵盾丰富。
“狐射姑乃狐偃之子,依父辈之功,位列第一无可质疑。只是”阳处父说道:“论起为人处事性格才华,赵盾亲和宽容,谦虚好学,近年政事活动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他深怀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更是难得。这一年,我国痛失治国栋梁,元气大伤。选择一位深孚众望且能力卓著之人作为六卿之首,才是上上之选。”
阳处父的一番话提醒了襄公。狐射姑性格孤僻清高,不怎么合群。他曾听闻,他与大臣在政事上有争执。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人各有性格,政见不一也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只是跟赵盾相提并论,赵盾的沉稳内敛似乎略胜一筹。
阳处父已将名单还给襄公。襄公盯着名单想了想,说道:“太傅言之有理。眼下的形势,的确需要一位胸怀大志的元帅引领众卿。”他指了指名单,朝阳处父努努嘴,“不如太傅替寡人修正,待誊写之后,寡人再对外发布。”
阳处父声称“不敢”,襄公笑笑,“既然都说出口了,何不一并写下来?如果寡人所记不错,太傅可是写得一手飘逸出尘的好字。”
推托不过,阳处父只好接过布帛。划掉“狐射姑”三字,写上“赵盾”二字。划去“赵盾”二字,写上“狐射姑”三字。
“好字,好字。”襄公赞不绝口,“以为政事繁忙,疏于练习,没想到太傅的字不但没有减退,反倒日益精进了。”
阳处父摆手摇头,谦虚说道:“君主过奖。”阳处父对女儿要求严格,对自己的要求也不松懈。他深知今日来之不易,从来不敢放松。仍旧保持着当年做记室的习惯,抽空便要写上几篇。
二人说说笑笑,阳处父见目的已达,很快告辞而去。
君臣说笑间,一个改变晋国命运的决策,由此而生一个改变阳处父命运的决定,因此而起。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