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令的第二个分身这次选择了南方一座城池。这里盛产一种奇树,其果实的果核天生有一个盘坐的人形图案,十分奇妙。被当地人称为菩提树。
摇身一变,周令变成一个身披僧袍的和尚,坐于两棵菩提树之间,开口道“此后我为释尊,佛门世尊。”
一时间佛道所有精深奥妙涌心头,一种悲天悯人的慈悲之意在周身流转。伸手接住一颗落下的菩提子,周令拿出一把刻刀在面细细打磨。
南方多毒虫烟瘴,在这里的人族子民无时无刻不在于恶劣的环境斗争。古语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可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恶劣的环境让他们不得不抛弃一些东西,不然连生存都没办法。
在这个地方,没有仁义道德,没有是非对错。人们挣扎着活下去就已经耗尽了所有力气了。
就在这几天,人们发现在那两棵菩提树下,有一个奇怪的光头在雕刻着一个个珠子。
他雕刻的很慢,一刀下去甚至看不出有什么改变。但那颗珠子确实一日日地变得圆润。
奇怪的是当看着他雕刻的时候,人们之前心里的绝望痛苦,对未来的担忧,甚至深埋心底的戾气全部消失不见了,内心只有一片平和安定。
他们都希望释尊能继续刻下去,这样即使他们现在忍受再多的苦难心中也是安宁的,还能感觉生活是存在美好的。
三年过去了,无数人来看过释尊雕刻,而他雕刻好的珠子也越来越多。三十颗,六十颗,九十颗,一直到一百零八颗雕刻完成。
释尊把所有珠子用一根麻绳串成一串,挂在胸前,起身宣唱一声佛号道:“我佛慈悲。”
一个老人走前来,小心翼翼地对着释尊开口问道:“不知先生是否是要离去。”
释尊摇了摇头道:“贫僧已见人世诸般烦恼,如何能坐视不理,贫僧此去,为南疆众生开山。”
没错,周令创造的佛道不像现实世界里讲的是一个放下,放下所有之后人当然会成为冰冷的佛,可这样的佛和木头石头有什么区别?周令的佛道讲舍得二字,舍的是人心中的私欲和执念,得的是解脱和慈悲。
所谓度得众生三千万,方见我佛真如来。周令的佛道是愿度众生苦的功德之道。只有胸怀“地狱度尽,方证菩提”的慈悲才能有所成就。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南疆之所以如此困苦就是因为被绵延千里的大山阻隔了与外界的联通。所以想要真正度这些人离开地狱,就必须分开这座大山。
周令创造的佛道不仅是靠说,还要身体力行地去实践。所以释尊迈步来到了大山之前,身后立起一座辉煌的佛陀金身虚影。
随着他伸手向前推去,背后的佛陀虚影也一掌拍向无边大山。
一掌接着一掌,一天接着一天,释尊不停地开辟着道路。起先只有他一人面对着这好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一个孩子拿着小铁锹开始在他身后清理碎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