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华一吃,大惊:“这东西长得奇形怪状的,外头的青果肉不吃,吃里头的核儿,而且还这么香这么甜!”
“天天吃的话,还能变聪明呢。”阿宝说着,王燕华又连砸了两个,说她要多吃点补脑子,将来才能考上中专。
她这一蛇皮袋上边儿是青皮核桃,下边是板栗,在县城里苹果更好卖,模样漂亮,知道的人也多,哪怕价钱更贵,买的人也多,不过线程能买得起的人就这么些,差不多能买的都买了,还剩下不少,其中以没晒干的青核桃及板栗更多。
次日天刚蒙蒙亮,两人借了招待所厨房,煮了一大锅板栗,扛着大蛇皮袋子和借来的秤,去了海边的集市。
他们以为来得早,到的时候不过七点钟,但集市已聚齐了几百人,看着乌压压一片,好位置早被占光了。
两人就在边角占了个地儿,拿废弃的报纸铺在地上,把青皮核桃跟板栗各倒了山一样的堆儿,就捧着个碗,坐在小板凳上,掰着板栗吃起来了早饭。
福地里用灵泉灌溉出来的板栗,每颗都有女子半个拳头大,栗皮是泛着光泽的红褐色,用指甲盖在头的位置一顶,栗皮很容易地被撕开,里头混着热气的香甜味道蹭的窜出来,在这个混杂着海腥味,再加上人多而有些浑浊的市集里,显出十成十的特别来。
“这是啥味儿啊?甜甜的,像糕饼的味道。”
“也没见到有人卖糕啊?”
“我闻着像什么果子的味道,早上急着占位置,都没吃东西,饿死了!”
“好像是那边传来的”
阿宝掰开第三颗板栗的时候,她的摊子前就站了两个女人。
一个年长些,一个年轻些,但都不超过四十岁。
“这是什么?我没见过。”年轻些的蹲下来,拿起一个青皮核桃闻了闻,微微皱着眉。
“这是毛栗吧?我见过,但没记过。”年长的拿起一把还没脱壳斗的板栗,外头罩着一圈略微扎手的青毛壳,像是刺猬,护着芯子里的四个大栗子,女人有些惊叹,“但是这么大的,我还头一次见呢。”
“姐,那该多大?”年轻的问。
“就一半吧,这个大的我刚才都不敢认。”年长的女人说着,闻着俩人吃栗子的味儿,咽了下口水。
阿宝把碗递到两人跟前,笑眯眯地说:“尝一个吧,刚煮的,热乎乎的,咬下去还冒汁儿。”当然不可能是板栗的汁,是煮的时候,水顺着缝渗透进去。
年长女人拿了个,咬破的那瞬间,被裹满栗子味儿的汁水烫到舌头,连忙拿出来,掰成两半,分了半个板栗给妹妹,两人分吃了一个,还有些回味无穷地咂舌头。
“好吃啊,我都吃得停不下来了,就拿水煮一下就可香可香了。一斤一元钱,买点回去尝尝呗,反正你在这卖东西,辛辛苦苦挣了钱都不舍得花花,这力气卖的多不值当。”王燕华边吃边含糊着说,她长得很淳朴,说话的样子特诚恳,再加上那副贼香的吃香,年长的那个女人动摇了。
“姐,不然”年轻些的女人其实是想拉着她姐走的,再好吃,她怕买回家了,被爹娘发现,到时候还得挨打。
“买两斤。”年长的女人拍着妹妹的手,坚定地说,“这妹子说的没错,咱那李子卖完了回去,钱给爹娘,咱们也拿不着,买两斤尝尝咋了?咱俩这月起早贪黑又摘又卖的。”
王燕华听地耳朵一动,把碗放在脚边,戴上手套,动作利落地把板栗外头的毛壳子掰掉,称了两斤。看起来并不算多,但个个饱满,很有食欲。
妹妹听了,就回去拿钱。
一会儿送钱来的又是另一个年纪更小的女孩,听她们说,这是她们三妹。
王燕华吃着板栗有些不是滋味,干脆站起来吆喝。
本来这味儿就招人,她一喊,大家就都知道了,那些逛集市的客人很多只是走走看看,会来这里大都是有几个闲钱,大打算买点什么,但又没个目标,一听就过来凑热闹。
板栗味道香,光是闻着就诱人,但是青皮核桃看着素,连着好几个买了板栗后,终于有个男人开口了,“这是啥?半天也没看到人买,不好吃吗?”
“好不好吃,你尝尝就知道了。”阿宝瞥了他一眼,笑盈盈地说,“可就吃一次,不管用啊。”
“啥管不管用?”男人惊奇,“这啥好东西吗?”
“这东西叫核桃,吃着补脑的。看大哥这年纪,家里肯定有孩子吧,上小学?初中?这年纪最该补了,从小补起,才能念中专,上大学呀!上年纪的吃了,不容易傻,油香油香了,来点儿?”阿宝说着,砸了个青核桃,掰了半个完整的核桃仁儿,给对方尝。
又是跟板栗不一样的味道,带着点青草香和清冽的甘甜,越嚼越香。
“真的?”男人狐疑。
“真的!这青核桃放的可久了,就搁在那儿,皮干了,里头更香。您孩子要是从小吃,保管能上大学!您想想,大学呀,这核桃才值几个钱?”阿宝忽悠着,吃了能聪明也得天天吃,可她又不在这久卖。
男人连带着后头看热闹的人都被唬着了,再加上真好吃,一个个都买了十好几斤。
百来斤的板栗和青核桃,提着重,但都带着壳,卖起来也快。
不过是一个上午,就已是两手空空。
接下来几天,就这么重复着阿宝出去“买”货,两人出去卖,这生意做得挺红火,再加上打出了点小名声,有人慕名来买。
一天天的下来,越卖越好,短短十天,就挣了小两千,卖货的速度比在县城快了不知道多少,就连阿宝这个熟手,都兴奋地有点找不着北,生出了省城真好,乐不思归的念头,更不要提王燕华,生怕被人偷了钱,胆战心惊地睡安稳。
第十一天,阿宝从集市回来,吃了碗猪杂面,顺道拐去邮局拍封电报报平安,这是来前贺荣春的嘱咐,让她每隔几天拍一封,双方互有个联系,家里要有啥事儿,也要叫她知道。
虽说电报按字算钱,一字就要一毛钱,但临走前阿宝兜里早有积蓄,倒不怕发电报,干脆就三天一封,内容也简单明了,表明了没见到贺成明,又说东西没买好,自然再待下去。
连着来了几次,连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认得了这张脸,见她来了,掏出了一张电报给她看。
王燕华手里拿着根面馆里剩的油条啃得欢,乍一见阿宝脸色发僵,还以为她家里出了事,走过来从后头扫电报的内容,只见上面写
成明将到省城你多注意
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
注意?注意啥?注意安全吗还是这个叫成明的人?
王燕华歪着头,小声地问,但就算这样,还是把出神的阿宝吓了跳,差点把电报丢了。
工作人员问:“还发吗?”
阿宝僵着脸点头,“请帮我打已知晓勿念五个字,这是五毛,谢谢。”说完,就扯着王燕华从邮局里走了,好像里头有啥恶鬼,追在后头,让王燕华摸不着头脑。
“这个叫成明的是谁啊?是男的吧?听着像男人名,是不是你”她想起来阿宝曾经漏嘴说过自个儿有个丈夫,她再想问,对方却不肯说了,此时好奇心起,忍不住深究却又被打断。
“我们回去吧!”
得了,人家不想说。
王燕华从小早熟,待人处事很机灵,见这情形,心里头再多的疑问也都忍下,反正只要两人在一起,这谜底迟早能解开。
又过了两天,她们终于在集市上,碰到了阿宝想要找寻的农户,卖的果苗品种又多又好,还有许多少见的苗子,全都装在深蓝色的塑料小盆里,带来的数量不多,但光是种类就有十来种,有的大众,有的小众,但买的人却并不怎么多。
毕竟z市是个省城,又有几个人会买苗子回去种地呢?
这是老者第二次来集市,上回是来买东西,买想到这回是来卖。
他住在下边附属的出名穷村子里,荒地多,但不适合种粮食,干脆就买了不少种子试着种,一开始种的是些常见的果树苗,可是要长成果树得花费太久,他没耐心等下去就干脆卖果苗。
开始卖的还挺好,后来问的种类多了,他就各种都种点。
结果种了不少,要的人也少。
县城里吆喝了圈没人要,只好再来省城碰运气。
这么大的省城,总能卖出去了吧?
老者搓着手,暗暗地想。
作者有话要说:二合一,补上了。网址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