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韵又回到了座位上,观察了柳春生一番,心里寻思着:“这小子如此赖皮,怎会是柳云的孩子?柳家不会这样管教孩子的。不过,确实有点像柳云,鼻子与耳朵挺像。”
见陶韵沉默不语,柳春生知晓他在怀疑自己是否为柳家人。于是,不动声色,大眼对小眼,没有默契,永远不来电。
“柳云,现在做什么工作?”陶韵终于忍不住了,旁敲侧击。
柳春生不假思索答道:“宗教学院当老师,潜心修佛,估计正滔滔不绝念金刚经呢?”
“呵呵,你这小嘴儿,从小不亏吃羊尾巴长大,既油又腻。”陶韵认为,就算你是柳云儿子,也不该拿老子开涮,何谈教养?
柳春生只不过想引起陶韵兴趣,说话自然不靠谱了,在家中他可是乖乖娃,尤其在父亲柳云面前,更是不敢随意讲话。
“你还是不相信我?好,我让你相信。”柳春生认为时机成熟了,索性从口袋中拿出了父亲亲笔书信并递给了陶韵。
陶韵接过书信,打开一瞧,果然出自柳云手笔,眼前这个年轻人正是他的儿子,柳春生。
一瞬间,他犹豫了,放在别人身上,或者是无名小卒,收柳春生为徒合情合理。但柳春生为柳家亲系,背负家族使命,万万不可收之为徒,其一误人子弟,其二恐卷入家族纷争,对自己不利。
柳家在圣龙市地位显赫,他如今乃为江湖隐士,平行对立,不可交集,早已厌倦世外纷争,不愿意再入世了。
唯一遗憾,如今缺少一位嫡系传人,虽然自己门徒众多,但皆为一介武夫,慧根差了点,学不了自己学术精髓。
眼前柳春生如一片白纸,恰好随意泼墨留文,从2次接触来分析,很有可能是一个好苗子。
不过,柳春生身份与地位完全不符合标准,只好拒之门外。同时也是对柳云的尊重,他绝对不想让自己儿子置身于江湖之中。
“跟我来。”
陶韵径直离开了小店,柳春生等人跟在屁股后面,左转后直接进入静夜楼。
此时,柳春生心里乐开了花,这陶韵要请自己去他的老巢做客,莫非好事将近,已答应收自己为徒了。
静夜楼内部布局复杂,左拐右拐,不好记住方向。装修完全跟不上现代化节凑,光线昏暗,空间狭小,尽显古朴陈旧之风。
没有电梯,只有楼梯,中间一个旋转主楼梯,南北两个次楼梯。
室内多为木质结构,1楼店铺主营传统物件,2楼为琴棋书画,3楼为起居室。
3楼上住户藏龙卧虎,基本是楼主兰震庭当年幕僚,陶韵就住在3楼东北角,一处面积不小的阁楼中。
静夜楼楼主兰震庭当年可谓威震四方,组建合法社团,招商引资,建设金银巷附近区域立下了汗马功劳。风光之时,人称金银巷之父,静夜楼之魂。
可惜,英雄不爱江山爱美人,不走寻常路,千金散尽去不复回,一怒为红颜,早发白云城。
如今静夜楼楼主,兰震庭,往昔英雄事迹依旧在街边小巷被人们津津乐道,可见当年影响力多么巨大。
两扇轻薄木门,门牌上有4个宋体大字,“欢喜临门”。门上没有锁,推门而进,就是陶韵所居之处。
迎面一屏风,画有竹、石,屏风下有一石制鱼缸,小小睡莲下有2条肥胖锦鲤,一红一黄,懒洋洋游弋在清水中。
陶韵随手在鱼缸边拿了些鱼食,扔在了水中,锦鲤不慌不忙享用美食。
柳春生不禁感叹道:“如此意境空间,居然布置的这么有情调,陶大师不愧是高人呀!”
陶韵扔完了鱼食,看着柳春生,“你应该这样讲,如此狭小空间,居然强行布置这么有情调,我陶韵不就是瞎折腾嘛。”
柳春生忍不住笑了,摇摇手,“不敢不敢,我没有那意思,您这是接地气,别乱猜测。”
陶韵笑了,径直往屋里走,穿过屏风,大堂映入眼帘,地毯铺地,尽头最中央为两把木制背靠椅子,椅子中间为一个木制方桌,方桌后面为一副松鹤图,落款为李秋风。
桌子椅子呈灰黑色,证明有年头了,那副画出自名家之手,也许陶韵与李秋风关系不错。
大堂空间不大,一侧有一个长沙发,沙发前有一茶几,茶几上摆茶具另一侧为一个长书架,与对面沙发长短相同。书架上不光摆着书籍,还有陈设看似像文玩古董,花瓶瓷器、黄铜香炉、木制八卦、白银明镜、把玩手串等物件。
直白讲就是客厅了,招呼人的地方,或者公共聚集地方。
大堂后面分布着两处房间,空间也不大,小卧室那种空间。但右侧房间旁有一木梯,上楼还有2层,应该算作复式结构了。
左侧沙发后面为厨房与卫生间,简单明了,并没有装修多么精致。
陶韵住所总体布局,4室1厅1厨1卫,虽然面积不大,但空间感十足。
柳春生坐在沙发上,左看看右瞅瞅,不知道说什么话了。
陶韵坐在椅子上打破了短暂寂静,“小王,客人来啦。”
一个女佣从楼上下来,非常热情,开始烧水泡茶了。
王女士,50多岁样子,人长得白净,属于家政职业,照顾陶韵十几年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晚饭过后就算下班了,她家就住在金银巷附近。
知道王女士为佣人后,柳春生随口问道:“陶大师,您一个住?”看书屋kanshu55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