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听到这里,感觉他所说的似乎有些道理,于是迟疑的问道:“那敌军有这个能力,可以一次消灭我数万大军?”周培公指着地图解释道:“皇上请看,如今仅吴逆方面,在湖广一线就集结了三十余万人马,而江南的明军数量,估计少说也在三十万,所以我方实际已经处于劣势。”康熙一听这话,在仔细查看地图,发现他所言非虚,顿时默然,随即又问道:“那以卿家之见,明军下一步的主攻方向会在何处?”周培公指着地图说道:“肯定是池州和安庆两地,随后就是九江,若是一旦占领了九江,那么他们也就完成了战略大包围的目标,等到那时,即便我们想要撤军,也已经来不及了。”
听了这话,康熙孝庄两人都是阴晴不定,不想局势竟然已经这般危险了,这可如何是好?稍后孝庄问道:“那以周大人的看法,我等该如何扳回这等危局?”
周培公有点迟疑,稍稍停顿之后咬牙说道:“如今可有三策应对,其中上策就是立刻进行战略撤退,把江南的几十万大军迅速撤回江北,重新沿江北一线布防。。。”不等周培公说完,康熙顿时大怒,喝问道:“周培公,你莫非是明军的探子?胆敢提出这等混帐主意!你难道不知道江南乃是国家财赋根本,如果丢失江南之地,则我等何以维系眼下局面?朕又有何面目去面对列祖列宗?”
此话一出,周培公只好再度请罪,稍后一旁的孝庄连忙解围道:“皇上暂且息怒,好好听周大人把话说完。”她这会是真正明白了周培公请她来的用意,看来此人倒也精明,知道找自己来化解矛盾。
这时康熙听了孝庄这话,勉强压下了怒火,稍稍停歇后,示意周培公继续讲解。周培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沿江进行布防,恐怕也只是临时举动,考虑到对方水师的强大攻击力,如果不想被对方迅速的各个击破,那么后撤到黄河淮河大别山与襄阳荆门一线布防,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显然,他的意思就是自家可能会一败再败,这话自然让祖孙两人心里都极不舒服,不过两人的城府颇深,倒没有丝毫情绪显露出来。
周培公解释到这里,眼见对面两人毫无表情,于是只好继续自己的思路说道:“至于下策不说也罢,而中策就是先把康亲王麾下兵马撤到皖南地界,这样我方在皖南即可形成兵力优势,可以进逼围攻池州等地,进可以策应安庆,把明军牵制在江南,退可以随时过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尽量的拖延战局,等待局势变化。而缺点就是,万一敌方在没有攻克安庆九江的时候,就派出水师西进,试图强行封锁截断大江,则那时的战局立刻就会变得不可控制了,所以究竟如何应对,还是要请皇上圣裁。”
听了周培公一席话语,康熙心情很是不好,随即挥手示意他退下,这时候孝庄忽然问道:“以周大人来看,如今这场战事,三家的胜负前景如何?”这可是一个很有力度的问题,康熙听了也集中精神,静听周培公如何解答。
周培公听了这个问题,心想幸亏自己早有见地,否则猛然间被问道这等难题,难免有些手忙脚乱。他随即正色回答说道:“那吴三桂已经七旬有余,而且听闻他已经有重病在身,卧床不起,以臣之见,其命必不久矣,等他一死,吴逆方面必然大乱,那时正好是我方趁乱取利之良机,一场大胜有望可期,所以西南之贼已不足为虑。对于江南的逆贼,臣以为沐剑声此人颇有才略,其手下能人不少,敌我胜负之数在五五开,所以短期之内必然会形成南北对峙之局。如果皇上想要击败他们,势必还要从那沐剑声本人着手,最好是直接对此人出手,惟有此人一死,才能够解除我大清心腹大患,那时候对方势必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内乱之中,我朝可以趁机从容收复西南,然后再设法获取对手的火器秘密和造船技术,结合之前从罗刹人手里缴获的火器,经过一段时间来进行研发,然后大批生产装备我军,到时候就敌我就可以取得均势,甚至超越对方,然后重新统一大江南北。”
听了周培公的分析,两人显然因为信息量太多,一时有些吃不准,于是让他暂且退下,自个家里人商议该如何办理。不过一两天后,还没等康熙拿定主意,就再次接到了加急战报,得知尚善兵败、池州失守的消息,这时康熙就再也坐不住了,就连忙再次召见了周培公,询问对策,周培公则直言江南形势已经再度恶化,必须尽快展开撤兵计划,否则错过了时间,恐怕悔之晚矣。
因为有了上次的进言,他这次再度提出这建议,就没有再被康熙叱责,显然康熙此时也感到了危机所在,立刻召集群臣议事,并点名要周培公发言,显然他心中也已经有了决断。
最终经过一番争论,康熙最终还是忍痛采纳了周培公所提议的中策,下旨加封彰泰为贝勒,领平南将军加封于成龙为江苏巡抚,命他们立刻全力加强安庆府城的防护,另外下旨让杰书尽快撤到皖南一带重新布防,以免被明军阻断合围在江浙。
随后不久,康熙又收到岳乐喇布的联名奏折,眼见他们提出的请求与周培公的建议似乎很接近,看来前线的大将们对于局势都有不利的判断,康熙进一步认识到局势的艰难,此后他考虑到路途遥远,往返传信太过不便,为了不耽误时间而影响战事,康熙决定适当放权,下旨三王在紧急情况之下,可以根据战况自行决断,临机处理军务,等于是默认了周培公的建议。
再说孝庄老妖婆听了周培公的建议之后,再次起了设法干掉沐剑声的心思。很显然,再放任沐剑声这般发展下去,局面将会变得彻底难以收拾,惟有尽快干掉沐剑声,才能够使得大明再次陷于内乱,清廷才有可能重新取回优势。孝庄随后询问贴身供奉乌木泰伦的意见,这个萨满祭司只说需要再去问问那些高人,才能获知他们的真实想法,毕竟经过了昔日英德大战之后,清廷一方的高端战力大损,只能求外援帮忙。随后他就出京前往西山,面见天极宫在京师新的掌舵人,即宫主张玄逸的兄长,新近被清廷封为护国真人的张玄机。
自从被南宫千流二人警告之后,张玄逸就带着门人返回了天极宫。眼看着通天之路就要重开,自己也就要永远离开宗门,踏上这个未知的前路,所以为了安顿好根据地老巢之后事,尽快提升儿子的修为已成当务之急,以便他离开之后掌控宗门。他决定亲自好好指点一下儿子的功夫,力争让其能够早日晋级绝顶中期,一则能够力压宗门群英,坐稳掌教之位,最好是以后能够尽快晋级先天,赶在下一次通天之路开启时参与其中,毕竟此子的天赋也还可以。
不过此后不久,因为清廷献上了重礼,来请求支持,同时为了给儿子掌控宗门提供方便,于是就派出了自己的这位兄长,让他带着二十几名他自己亲信的人员进京任职,这样就基本把对方的势力从宗门剔除出去。少了这个强势伯父的干扰后,张玄逸相信儿子张少天可以尽快取得宗门的掌控权,这样自己前去参与通天之路时才会安心,于是张玄机就奉令南下,随后被清廷封为护国真人。
再说张玄机此人,他本身已经是绝顶后期巅峰的高手,可惜还没有进入到后天大圆满,成为半步先天,达到可以感应窃穴,吸纳先天真气的境界,所以肯定是赶不上眼下的这次通天之路了。而六十多年之后的下一次机会就更不可能,毕竟他已经七十余岁了,到那时势必已成一捧黄土了,既然如此,追求俗世间的荣华富贵,就成了他此生唯一的目标。所以此番南下,张玄机就挑选了另外两名绝顶中期的高手,外加绝顶初期高手有五名,其余十五人全是宗师级高手,除了几名贴心的仆从之外,其余的几乎都是宗门里平素与他交好之人,足可见他其实已经有了自立之心。
抵达京师之后,张玄机大肆敛财,占据西山后,一直耽于享乐,可谓享受到了近乎与帝王一般的生活,一时好不得意。不过为了取信于清廷,他还是派出了两名绝顶级高手,带领八名宗师高手进入清廷,担任供奉,同时也有打探清廷内部消息的用意。此外为了扩充实力,加大话语权,又私下收拢一些无门无派的闲散高手,以为爪牙,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经营,目前已经收拢百余下属,实力飞涨。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