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未及欣赏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以及维吉尔的乔琪克,可是已经心驰所往。至于某某新人写的人生大纲,我就是幕老垂年也激不起一丝兴趣。我还是要重申一句,鸡汤类读物即便再强大也都是别人熬制的,而读经典文学不同,你能粗略的从作者笔下了解到他的时代背景,从而汲取到现代人口口相传的经验之所。
在我们这个时代看话剧似乎都是些文艺青年的事情,虽然我并未真正贲临现场观赏过话剧表演,但也从廖一梅的作品里窥探一二,不由得联想到莎士比亚,王尔德等话剧大师的作品,现代人的话剧似乎在不断进步,将书演绎成剧本,将剧本融入生活。他们自己搜索枯肠,已经找不出东西使人眼前一亮,至少可以去借鉴以上话剧大师的作品。而不是在意演员有多专业,场布得多美轮美奂,到位的表演,深得人心的故事,才是家喻户晓的不二之选。
年纪一大,就逐渐撇开了诗选,因为引以为傲的古代杰出诗人的作品被封存珍藏后,也没有再有能人辈出写出绵里藏针的深蕴话来。没人懂李后主小楼东风,独上西楼的踉跄,更没人能到李白那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孤傲气节。后辈们添枝加叶,努力临摹,始终得不到他们那种不动声色,即写出令人感慨万千的作品来。
论起读书光阴,意义上来讲就属这几年亢奋激进了些,过去沉湎于近代文学的熏陶,促使我缓步当车,在人生长途旅行几乎错失了许多风景,促使我词不达意,文章虚妄矫饰,却还不停地吹鼓自己,经常安排自己的论点也是随心所欲没有章法,当时什么心情是如何不屑,完全忽视了对自我的认知度,把口若悬河当成博学多才,把信口雌黄当成至理名言。若是没有前仆后继的古今中外经典文学的鞭策,可能我还是只停留在自我世界的井底之蛙,只不过以管中窥豹的形式看待世界。
写于12月12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