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人刘晔,山阳昌邑人满宠,武城人吕虔都是当时杰出人才,纷纷前来投奔。曹操均聘为军中从事。
那个袁绍派来增援的将军朱灵,钦佩曹操,也留下不走了。他对部下说:
“我阅人多矣!曹公乃真正的明主,我还去投奔谁呢?尔等自回冀州去吧。“
但这三营兵将谁也不肯走,说我等皆仰慕曹公。于是全跟着留下来。
一天,有个陈留人毛玠自荐来投。曹操见他又黑又瘦,脸颊无肉,胡须稀疏,其貌不扬,心里有三分不喜。再比较身旁站着的长身玉立,潇洒飘逸的荀彧,和美髯飘飘的程昱,毛玠犹如乌鸦立于锦鸡之侧,不由的脸上露出鄙夷神色。
荀彧察言观色,忙俯首曹操耳边低声道:
“古人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明公不可小觑此人!我也曾闻其名,乃饱学之士,且常有出人意表之见解,不妨听其言而观其行再说吧。”
曹操微微点头,语带三分冷漠开口道:
“毛先生此来是混口饭吃,还是求取功名呢?”
荀彧等谋士听了都一愣,暗道曹公此言不妥,岂不冷了天下士子的心,以后还有谁肯再来投?
毛玠翻了翻怪眼,大袖一扬,向曹操略一拱手:
“两者皆非也!求取功名,我可径上长安,做个朝官,何等轻松愜意?混口饭吃,何处不可?冀州最强,徐州最富,荆州安逸,益州太平,都是混饭吃的好地方,凭我三寸不烂之舌,混个千石之祿还不是难事吧?”
曹操听毛玠答词,不亢不卑,倒激起了兴趣,
“嗬,那先生为何而来呢?”
“我为曹公送王霸之业而来!”毛玠一语惊人。
曹操微微冷笑道:
“先生大言不惭,欺我帐下无人嚒?你难道没听说过荀文若、程仲德两位的名头吗?”
“两位海内贤达,我毛孝先早闻大名。然而泰山之高,不拒碎石江海之深,不择细流,明公接纳人才难道还怕多吗?何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许我所言之策,荀、程二位先生还未想到呢?”
曹操听了悚然动容,正色说道:“愿闻先生高论!”
“如今天下崩析,四海豪杰蜂起。这与汉高祖初创大业时何等相似?有道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人人都想,鹿却只有一头,怎么办?唯捷足者先登也!
“曹公比之袁绍、袁术,名望、实力皆不如比之陶谦、刘表,则经济赀财有逊比之益州刘焉、幽州公孙,则地处中原危地,时时有强邻窥伺。曹公难道不觉得您的处境很不乐观吗?”
曹操如被针扎一般,身子向前一倾,肃然起敬道:
“先生此言,正是我之所忧……真知灼见也!先生定有良策教我?”
“群雄角逐,如何能脱颖而出?起点如高,成就必高基础如固,事业必成。我认为遵循正义号召就是起点高,军备财力充足,就是基础固。
“当今之际,曹公应该将掌控天子之崇高名义为第一要务,这样就可以号令天下,讨伐不臣。使各自为政的势力不得不归附。
“第二就是发展农业,积聚粮食与军备物资。有此两端优势,假以时日,就可成就王霸之业了。明公以为然否?”
曹操霍地从椅上一跃而起,抓住毛玠两臂哈哈大笑。
“高见高见!老天何其厚待我,又送一位王佐之才给我!”
回头对众谋士笑道:
“文若教我奉天子以令诸侯,今日先生又献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妙策,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曹孟德受教了!
“修耕植,蓄军资也是强军创业之必需。这两条真乃树基建本的大政方针,今后我军之发展,就以此为纲,切不可旦夕有忘!”
曹操诚恳地对毛玠说道:
“孝先,请你先屈任治中从事之职,以后有了发展,视情定当升迁。”
荀彧、程昱上前道贺,与毛玠相谈甚欢。
曹操即派遣心腹从事王必为使者,前往长安联络朝廷。
王必是曹操初起兵时少数几个相从的文士,虽无大才,但忠诚勤事,不离不弃,故深得曹操信任。
王必途经河内郡,却被张扬阻住,不让通过。
张杨原是上党太守,为人机智,临事勇为。关东联军反董卓,他原准备参加的,却因部将于四罗叛变,胁迫他离开袁绍,归附董卓,被任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董卓被杀后,李傕、郭氾为收买人心,仍让张扬任原职。张扬一向不喜欢曹操,故不愿让他上通天子。
却说张杨手下,有一位颇有远见卓识的人叫董昭,原在袁绍手下,任过巨鹿、魏郡太守,为稳定两地出过大力。但因其弟董芳在张邈军中供职,而袁绍与张邈積有怨恨,怪张常常忤逆自己,恨乌及屋,连带着对董芳、董昭都忌防一手。
董昭见主子袁绍外宽内忌,有功不赏反而生隙,冷了心肠,便逃出冀州,准备去长安,途经河内,被张扬挽留下来,拜为骑都尉,言听计从。
董昭对张扬道:
“袁绍、曹操目前看是一家,不久,必然是不相容的。现在曹操虽弱,只是暂时的。当年天下第一相士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看天下英雄难有与曹孟德比肩的,他日必成大器。明公应当趁此机会结交他,支持他上通天子。何必因小怨而结仇呢?”
张扬闻言信服,便写了奏章,向朝廷举荐曹操有勤王护驾之忠心。
董昭又亲自代曹操写了数封信,一一致李傕、郭氾等当权者,表达亲近殷勤之意。
这样一来,王弼一帆风顺到了长安。
李傕等对关东诸侯都有怨气,本也想把曹操的使者扣下来。
手下一个谋士钟繇劝阻说:
“群雄各自为政,只有曹操忠于汉室,应当表彰,怎能反其道而行之呢?”
李、郭为更好地控制先帝,便改变了主意,同意接纳曹操。
献帝大悦,总算有个稍有实力的地方大员来表忠心,值得高兴。于是下诏对曹操进行安抚和嘉奖。
自此曹操完成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第一步,架起了一座从兖州通向长安的桥梁。
日后有功之臣董昭,也成为了曹操股肱亲信。这是后话。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