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身为讨董盟主,嫉贤妬功,不援孙坚,致使功败垂成,是为害能。”
好家伙,一下子给袁绍安上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智,凶残霸道、邪恶、狂妄、微贱窃爵、妒贤害能”等十大罪状!
气得袁绍大发雷霆,摔东西骂人,怒不可捺。
这十条罪状有真有假,有夸大,也有乱扣帽子。
比如:招来董卓,明明是何进不纳忠言造成的不援孙坚粮草,却是袁术的杰作袁太傅等被害,也不全是袁绍的责任……
袁绍难以忍受的不是这些,而是第九条:曝他隐私,篾他出身低贱。
从古到今骂人小老婆养的,确是很有杀伤力的恶毒语言,何况袁绍是当今的大人物。是可忍孰不可忍!
袁绍气急败坏一阵后,冷静下来,思忖一定是自己的好兄弟袁术下的污药!
袁绍与袁术,都是司空袁逢之子。但袁绍过继给了伯父袁成。两人就从血统上的同父异母兄弟,成了名义上的堂兄弟。
在联军起兵讨董之后,兄弟俩各据一方,各树私党,各谋私利,彼此怨愤渐渐积聚起来。
袁术狂妄自大,一向眼高手低,他看不起袁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出身低微,是袁家庶出之子,而自己是嫡子,这在注重家世门第的时代,是举足轻重的掌权条件。
第二,袁逢比袁成官位高,自己又比袁绍官职大。袁绍最大做到了司隶校尉。一州之首官而已,而自己官居后将军,已经是朝廷屈指可数的重要将领。
偏偏袁绍做了讨董盟主,自己作为南阳太守只是一方诸侯,必须听命于他。
“这不是颠倒乾坤,高下不分吗?那些联军诸侯都瞎了眼,鼠目寸光,不辨贤愚,不识栋梁巨材袁公路!”
怨愤之下,袁术便对自己的哥哥大肆拆台:
先是替孙坚打走周昂,给袁绍一个迎面耳光,粉碎了他图谋豫州的野心。接下来便结好公孙瓒,挑唆他攻击袁绍,自己从中渔利。
袁绍想通了这些关节,便针锋相对,采取对策:联合刘表。
因为刘表是名义上的荆州刺史,辖内的南阳郡,却被袁术占据,肉中扎刺,自然对袁术有“三不”:不安心,不甘心,和不舒心。所以刘表和袁绍一拍即合,共谋对付袁术与公孙瓒。
两大阵营正式形成。
公孙大军压境,袁绍知道这一仗非打不可,千里大平原,无险可守,退无可退,让无可让。示弱的文章已经做足了,接下来就要全力以赴迎战公孙瓒。
于是他召集众将宣示道:
“与公孙瓒一战,关系冀州存亡,只许胜,不许败!胜了,我军可以北上攻幽州,东去掠青州,前景辉煌。败了,我军便无立足之地,恐怕就成丧家之犬了!”
郭图、审配等人忧道:
“公孙瓒部下白马义从纵横多年,彪悍无敌,主公不可小觑呀!”
袁绍沉吟道:
“……彼有白马军,我有大戟士,或可破之?”
一员大将高声应道:
“主公不必忧虑,幽州兵虽多,徒逞骁勇,不知变通,并非不可战胜的。昔日我在凉州行伍多年,深谙用兵之法,我愿为主公破敌!”
众人见是大将麹义,嘉许者有之,怀疑者亦有之。
他本是韩馥手下,骁勇善战,智勇双全,因韩馥克扣部下钱粮,麯义愤怒,便带领部众投奔了袁绍。
袁绍大喜,便与麯义与诸将细细商定了作战方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