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他跟卫侯有什么恩恩怨怨,那得要从一同起兵的时候反胡的时候说起。
当时群胡跃马中原,中原百姓苦不堪言!萧愝与李淮同是两镇诸侯,在豪强苏天隆的资助下、一起奋勇起兵,扫除诸胡,最终平定了中原。这时候,中原已不再需要双头鹰了,二者只能选其一人为王!
卫侯起初也在忧郁、观望,即便苏天隆代萧愝去做说客、也未能丝毫撼动他的“雄心”!
但后来萧愝采纳了谋臣薛骞的计策,采用逼迫与怀柔并用的手段、最终令他自降身份、俯首称臣!
因此一开始,李氏之于萧愝,甚至比变卖田产、以倾家之资援助他们起兵的苏氏,还要“推心置腹”!从掌管皇城宿卫的禁卫将军、到调派兵员军需的指挥使、以及拱卫整个帝都的西京都督,都由他一体担任!就连他的卫侯爵位,也是有封国的,这在西晋以后绝无仅有!
但是自去年扫靖外患、改王称帝以后,萧愝为稳定皇权,成立了一个内卫府。任用族弟萧洪担任内卫指挥使,总管皇城内外防卫,下辖宿卫、禁军、和羽林军三大京营,对卫侯的都督府形成钳制!
另外,他还掌管外候司,有地方监察之权,与皇后宫中监察群僚的内候司并称“两候”。
不久之后,魏主忽然一度风闻:李淮之所以“脱袍让位”,是另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竟然与皇后有关!
萧愝当时得到禀报以后,怒不可遏,立即命萧洪秘密查!
但是时过境迁,当初宫里的人走死逃亡已经无从查起了,此事又系传言,只好不了了之。但它却像一块石头一样沉在了魏主心里,从此挥之不去!
但现在正当用人之际啊,当时如果没带点酒意的话、他也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现在皇后突然又提到了这个话茬,知道她是在为自己考虑。让他想到刚才所做的决定,确实有些莽撞了!
他五味杂陈的瞅了瞅、这位十年来跟自己“相濡以沫”的皇后,顿觉别有一番滋味儿在心头!猛地一掸袍袖,向殿门外喊道:“来人,勤政殿摆宴,宣卫侯、薛大夫、和苏将军进宫议事!”
太监当即传令下去。
天色近午,李淮、薛骞、和苏天隆相继来到午门下马,由大监高怀佑接进宫中。
勤政殿是大魏皇帝平时批阅各地奏报、召见大臣、和斋沐的地方,职能主要就相当于御书房。
当三个人走进来的时候,御宴已经摆好了,皇帝正在龙座上审阅一封奏报。众人急忙跪倒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天子一抬头,看见三个心腹重臣跪在地上,忙把奏报向御桌上一撂,笑呵呵的站起来说:“众卿平身!坐下说话,寡人有事商议!”
众人齐应了一声“是!”
然后随皇上就座。
高大监捧过玉壶,要给皇上斟酒。萧愝一摆手,有意无意的望着李淮笑道:“寡人最近有些不胜酒力,喝点酒容易做错事。我劝大家也不要喝了,等这一仗下来,再与众卿痛饮!”
大家一听主上发了话,就是馋酒的也不敢再提一个酒字了!
尤其是卫侯李淮,已经从皇帝的眼神和话里话外,听出是在委婉的向自己表达歉意。心里不由叹了口气。
年前的那场宫宴上,魏主的失仪令夫人颜面扫地。慕容皇后虽然封赠了月郎为侯,对此事略有找补,依然引爆了两个公子的暴脾气!纷纷劝父亲改弦更张、弃保昏王!
但是李淮心里有自己的考虑。这个考虑一个是出于公心:在立国未稳之时若出内乱,被赶跑的群胡必将承隙卷土重来,这不符合自己的本意。令外他心中还有一个不言之秘,事关他的宏图大计,岂是两个儿子所能理会的!
所以尽管自己心里也很不舒服,还要极力安抚夫人和儿子,命他们凡事隐忍。
有这个心结在心里,当听出皇上致歉的意味儿以后,卫侯会心的一笑。然后君臣以茶代酒,开始商议军情。
最后魏主决定:放弃亲征,改由苏天隆率军北上李淮离开西京改任西凉军都督,率领五万人驻扎在西部边城,作为疑兵之计牵制西域各国、同时震慑南粤而掌管兵马司的薛骞,则与禁军主将陈琪、一起暂代卫侯统领京畿防卫,并调拨天下兵马和粮草接济军前。
既然天子决定了的事情,说是商议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三个人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儿,用过饭后就纷纷向皇帝辞行。
萧愝特别拉住卫侯和苏天隆的手说:“你我一同起事,虽君臣而兄弟。卿等此一去万水千山,少则三两载,多则五、七年!只要希瑞公主与小清闲侯可以走路了,朕即召他们进后宫,由皇后亲自督导多年以后,必亲如手足,一如你我君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