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说:“德公,你也喜欢开玩笑,好了,不开玩笑,一本正经,我愿意诸葛家与庞家结亲,只是我父母早亡,兄长又远在江东,婚姻大事无人做主,晚辈须向姐姐奏明此事,请她裁决。”
庞德公站起来,向诸葛亮拱手,说:“应该,应该,老朽就不打扰贵府了,这就回去恭候佳音。”
诸葛亮将庞德公送出草庐,返回来,找到姐姐诸葛兰,把庞德公今天来说亲的事,告诉了她。
诸葛兰听了,低头不语。
孔明心里凄苦,婚姻大事,非同儿戏,应当慎之又慎,如果父母在堂,早就为她择一佳婿,风风光光将她嫁出门了,何至于落到现在仍待字闺中,孤单无伴,他真希望诸葛兰一口应承这桩姗姗来迟的婚事。
半晌,诸葛兰还是说话了:“弟弟,你同不同意这桩婚事?”
诸葛亮说:“庞德公是荆襄名士,德高望重,他的品行我是看好的,至于他的外甥,想必也不是浮浪子弟,据庞德公讲,他外甥姓箫名史,品性温良,擅长吹箫,看来情趣比较高雅,我同意这门亲事,但要靠你拿主意。”
诸葛兰一听,心里一惊,对方是萧史,擅长吹箫,这岂不是与自己所怀想的春秋时期的弄玉的情郎一样,同名同姓同性情,天下竟有如此高度巧合的事情?
她心里十分同意,但不在语言上表露出来,半带激动半带羞涩地说:“我一介女流,能拿什么主意,全凭你做主好了。”
诸葛亮说:“这些年诸葛家东奔西跑,叔父又早早去世,没人主事,耽误了你的婚事,我和弟弟都寝食难安,今日恰逢庞德公上门求亲,这是大好机会,我们不可错过,既然你叫我作主,我就给庞德公写信,应承这门亲事。”
诸葛兰说:“你尽管写信给庞德公就是。”
说完,她低下头,感觉自己总算将要了却终生大事,十分激动,也感激弟弟孔明,泪水夺眶而出。
孔明看见姐姐流泪,看出她不是满怀痛苦,也就放心了,走出她的闺房,回到自己的书房。
书童看出了孔明将要做什么,急忙为他在桌案上铺开了纸,至于墨汁,他早已磨好了。
诸葛亮从笔筒里抽出狼毫,在书童铺好的白纸上,给庞德公写信,他在信中告诉庞德公,自己和诸葛兰都同意了这门亲事,请庞德公和他外甥萧史商议,早早定下婚期。
孔明写完信,把书信交给书童,说:“你把这封信送给鱼梁洲的庞德公,快去快回。”
书童拿着书信走了。
庞德公在鱼梁洲得到孔明的书童送来的书信,展开信一看,得知了孔明和他姐姐的意思,当下大喜,很快决定了婚期,只等选择黄道吉日,让他的外甥萧史和诸葛兰成亲。
他写了回信,交由书童带回去。
书童从庞德公府上,回到孔明的草庐,把庞德公的回信交给了孔明。
诸葛亮得览庞德公的回函,知道了姐姐和萧史的婚期,便决定在她出嫁前,带上弟弟和她一起上街,为她购置一份嫁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