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诸葛亮说:“武士佩剑,儒生带扇,扇犹剑也。羽则能飞,羽扇则是能飞翔之剑。”

刘表颔首致意:“但愿有一天,你手持羽扇,可扑灭天下熊熊战火,还苍生以和平。”

诸葛亮说:“吾非千里马,然有千里志。小小羽扇,代表吾之志也。”

刘表说:“世侄,你终于长大了。”

诸葛亮说:“君子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尚须磨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刘表嗯了一声,点点头,又问:“不知你此番前来,是为了何事?”

诸葛亮躬身一拜,连忙说:“启禀主公,诸葛一家受你恩泽过甚,无功受,实感惭愧,如今叔父新丧,晚辈没有留在此处的道理了,此次晚辈前来,就想告诉你,我兄长姐弟三人打算选择一处村野田宅,躬耕苦读。小小心愿,乞望主公成全。”

刘表听了,方知诸葛亮想离开襄阳城,到村野隐居,基于自己与孔明叔父多年情谊,他岂能不答应?

再者,他见诸葛亮谈吐谦逊,知书达理,心里不禁暗生爱慕之情,这使他更愿意成全诸葛亮的想法。

于是,他高兴地说:“好,我支持你躬耕垄亩,只是耕田辛苦,我怕你累得支撑不住,你今年多大?”

诸葛亮说:“晚辈痴长十七岁,虚岁十八,已是堂堂男子汉了,如何怕苦怕累?”

刘表投以赞许的目光,说:“既然你不怕苦不怕累,尽管去乡野躬耕吧,嗯,你很成熟,我看你有二十七岁了,大有你叔父遗风啊。”

诸葛亮说:“主公谬奖了,晚辈十八岁,刚刚成年,远远比不上我叔父挑起一家的重担啊。”

刘表说:“别的话就不谈了,我已明了你的心愿,一定会派人到村野划出一块薄地,供你们兄长姐弟三人耕种,你尽管回去等候佳音。”

诸葛亮谢过刘表,告辞而去。

刘表说话算数,不出几日,就派遣手下官员,到襄阳城外,在隆中乡野之地,买下一块田产,赐给诸葛亮兄姐弟三人。

诸葛亮有了刘表恩赐的田产,遂有了安身之地,同时,他变卖了叔父的薄产,凑得薄银数百两,就携带姐弟,来到隆中这块土地上。

隆中距离襄阳城二十里之遥,是一片山野之地,此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诸葛亮在隆中建草庐而居。

草庐前,有一座小虹桥,桥呈拱形,如虹跨溪,因而得名

跨过小虹桥,就可直入诸葛草庐,草庐庭院宽敞,庭院中可见六角井,井深约15米,井水清澈,一如孔明之心。

在庭院里可仰观草庐,草庐高4米,呈八角攒尖式,檐角悬挂风铃,清风徐来,风铃就叮当作响。

草庐中设书房,书房陈设简单,一琴一剑,几卷书简而已,但这里却是诸葛亮的天堂。

公元197年,17岁的诸葛亮隐居隆中草庐,结束了四处飘零的生涯,从而一心一意耕田种地,闲暇之余,苦读兵书,研习战策,洞察天下。

在27岁之时,诸葛亮被刘备请出隆中,跟随刘备南征北战打天下,在17岁至27岁这十年中,隆中则是诸葛亮耕种生活和军事生活的摇篮。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