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林如海和邢忠两个此刻也没有这个心情去理会贾家,
因为他们眼下有一件事情需要紧急处理。
作为林家和邢家的家主,林如海和邢忠的表现也直接影响到了林家和邢家两家的家庭氛围。
虽然皇帝非常看重红薯并且希望能迅速地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可是以林如海的见识,他如何不知道推广红薯需要政策倾斜?如果不能纳税,百姓最多也只会在房前屋后种上那么一点。可一旦政令倾斜,那么,谷贱伤农之事就会发生在红薯之上。
政令倾斜这种事情,林如海需要做好周全准备然后跟户部尚书反复商讨,可谷贱伤农一事必须尽快解决。对于百姓人家来说,多收了三五斗尚且是灾难一场,跟别说多收了上千斤了。
所谓朝堂就是这么个所在,名义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可实际上却是勾心斗角之地。没有事先考虑周全的人是站不稳脚跟的。
这一点,林如海非常清楚。邢忠在林如海的影响下,也非常清楚。
邢家毕竟是从底层走过来的,多收了三五斗的事儿,他们是亲身经历过的。
具体要怎么做,思路也是现成的。毕竟早在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上就明明白白地写了,直接把地里的出产拿去卖是卖不起价钱的,应该鼓励百姓把出产进行初加工。以林如海之博学,他当然不会不知道齐民要术,也不会不通宋史不知宋代富庶之由来。
虽然邢岫烟是半大的孩子,就是过了年也才十四岁,可是不等于说她什么都不知道,林如海和邢忠两个几乎都摆在了台面上,她如何不清楚?
邢岫烟原本想着什么时候把红薯粉拿出来呢,结果,邢家二姨三朝回门住对月后没多久,林家就先拿出了红薯粉。
邢岫烟一想,也是。
什么澄面什么洗面筋,对于百姓人家来说,哪怕是一粒米都是金贵的,可是对于高门大户来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他们的日常。就是金莼玉粒,他们还嫌没滋没味呢!
只要套用澄面、洗面筋的法子,多试两回,自然就能弄出红薯粉。
这玩意儿,真心没有多少技术。
可是红薯粉是弄出来了,问题也随之而来。
红薯粉并不能像面粉那样和水擀成面条。用了江南特有的加工米粉干的方式,前面倒是像模像样的,后面却不成。
糊成了一团。
林家和邢家的气氛立刻直转急下。
别说林如海邢忠二人愁眉不展,就连林黛玉都小半个月都蔫蔫的。
邢岫烟无法,只能拿出了红薯粉条。
至于她是怎么想到的,邢岫烟也十分光棍——做梦梦见的!
很好,
没毛病。
因为红薯粉数量有限之故,最后两家做的都不多,林家做了两百多斤,邢家做了一百多斤,可是这无疑是个好兆头。
红薯粉条是主食!
而且做红薯粉筛出来的粗纤维、洗过的残渣可以喂猪,也可以沤肥,完全不会浪费!
至于红薯粉条的滋味,看着嗦粉嗦得起劲的林如海就知道了。一两半的红薯粉条,配上辣子做的浇头,他们一家一顿消耗就这么多!
林如海摸着山羊胡子满意地点了点头:有了这红薯粉条,这红薯才算是功德圆满。
因为接下来就是风雪冰天的日子,不能晒红薯洗红薯粉,因此林如海和邢忠俩不得不暂停。不过,有了红薯粉条,无论是林如海还是邢忠都大大安心。如果不是不清楚红薯粉条在别的季节能不能做,林如海现在就想把红薯粉条的方子进献上去。
林如海和邢忠安心之后,就开始张罗邢家三姨的亲事了。
其实这段日子,来邢家的媒婆也不少,林如海帮着挑挑拣拣,终于圈定了大概的人选。
第一位是前年才从边关调入京营的参将,姓沈,正三品的武官,今年三十二岁,前面有过两任妻子,第一任生来体弱过门不到两年就一病不起,没了。第二位三年前也没了,留下一个女儿,比邢岫烟还小四岁,今年九岁。
另一位是某州通判,从六品的文官,今年二十六岁,有一个嫡子庶子各一,原配去年因病过世,迄今正好一年。
还有一位是山东省莱州府州判,姓白,单名一个旭字,从七品,今年二十三岁,进士及第。有过一位未婚妻,未及过门就没了,他一心科举,倒是没有再定亲,因此一直拖到今天。
邢家三姨看了看三家,想了想,最后还是选定了第三位。好歹也是原配不是?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