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自贞观中兴以来,我中国之四夷,不论何族皆叛服不定,究其根源,一是因为心中不平,二是地方官吏苛待于他。”华兴看着薛直道。

薛直讶道:“何解?”

“我大唐周边,蛮夷众多。边远之地归附的蛮夷并不缴纳税赋,只由其大首领每年向子纳贡即可,这且暂不去。只在我河北腹地,尚有三股蛮夷,最为势大。其一为饶乐奚族,其二为松漠契丹,其三为盘踞在鸭绿江地区的渤海杂胡。契丹因曾参与反对武后,故当今陛下待之极厚,特许其中某几部姓不必向朝廷缴纳税赋,其余蛮民,也只需每人每年交纳四十钱即可。而与之紧邻的奚族,因太宗朝北伐突厥依附于太宗,当时约定,每年向朝廷出赋税二千零一十六钱,每三年再出贡赋一千八百钱。其普通民户每年出幏布八丈二尺,可以用来制作羽箭的鸡羽三十根,以充赋税。”

“诸君又可知渤海都督府高句丽的赋税更比奚人还要重。奚人是以户为单位收取赋税,高句丽却是以口为单位收取赋税,成年高句丽蛮民每年需缴布一匹,七岁以上未成年人也要缴布二丈。要知道,高句丽与契丹相邻,双方声息相闻,同是蛮夷,为何厚此薄彼?是故高句丽常常拖欠赋税,一旦地方官吏稍有催逼,便聚众作反,实则都是心中不平之故。若要安定外夷,便当重新与之约定税赋。如此一来,夷民必人人心悦诚服,不但不会再反,甚至还会拼死为大唐征战,何乐不为?”

唐无言道:“原来如此!征召在军的夷兵,则比照唐军之例,免其家赋税。从军所需的一切兵器铠甲粮食等,皆由军中供给。如此一来,想必诸夷应当会真心顺服我了吧!”

“这些人怎么可能?必须汉化他们,他们没有文字也没有历史记载,故让其各个首领之子女,入我大唐学习儒家经义,着我汉家衣冠,我汉家之言,如此三代之后,可还是蛮夷?不亲唐者,杀!!其次,将唐民迁徙至辽东之外,移民实边,巩固疆界。”

“解元之谋甚大!不过”李复皱眉道:“解元所三策,第一策改革赋税,是为收民心第二策免去士兵家中赋税徭役,是为收军心第三策降低蛮夷赋税,是为收蛮夷之心。这三策皆是妙计,只是归根结底,就是减税,都使得官府所入大大减少,长此下去,易州还能有足够的钱粮养兵吗?”

华兴笑道:“开元十年,全国清查户口,易州在籍有三万七千二百二十七户,以五口为一户,计有十八万人。所谓三年之蓄,则有一年之积以此算之,可以四户抽一丁,而不至于影响民生。如此,易州则可征兵万余人。如今虽然减免了赋税,但易州之兵总计也就三千人而已,又怎么会养不起呢?须知,以前州县收到的赋税还需要上交朝廷,中间还可能会被各级官吏侵吞,运输路上还有损耗。而现在转运使是咱们的人,报些灾,不问朝廷要钱,朝廷就谢谢地了。所以收来的钱粮赋税全部都可以自行留用,即便减少了赋税,养活这万余兵马和各县官吏仍是绰绰有余的。”

薛直闻言,心下默默盘算了一阵。即便单算汉民,若每户能有二十五亩地,亩产按最低的二石来算,一年所收的粮税也该有五万五千石。就算除去万户军户的粮税,也还能收到四万四千石。其他还有关税、市税等税种,还有蛮民需要交纳的赋税。这样算来,的确是足够养兵而有富余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