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丙午鲜于修礼正在紧锣密鼓的安排着造反起兵的事项。

他原本是跟着六镇起义的浪潮起来的一个造反响应者,但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所以便决定归顺朝廷,踏踏实实的过自己的日子。

当时在破六韩拔陵的起义被镇压之后,朝廷为了安置投降的百姓,孝明帝下令强制把这些投降的二十多万降户迁徙到冀州,瀛州,定州等河北地区安置,并派杨昱担任使者,前去这三个地区赈灾杨昱就是之前在胡琛传中给北海王元颢做副手的能人。

可天下已乱,人心思变,平淡的生活注定无法带给鲜于修礼一个理想的人生。

所以,在投降了没有多久之后,鲜于修礼决定再度造反。

“这一次,我要做我自己的主宰!”

当时六镇逃荒和造反的民众很多,很多人因为生计的原因,被迫成为了流民,鲜于修礼为了能将这股力量有效的聚集起来,利用吃的问题,成功的在饥荒重灾区定州拉拢了一大批人。

“你们跟了我鲜于修礼,我保你们有吃有喝!”

这是一句看似很普通,但却很奏效的话语,自古以来,屡试不爽。

在获得了一大票流民的响应和支持之后,鲜于修礼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在定州左城位于今河北衡水市深州市境内,鲜于修礼竖起了反魏的大旗,并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年号。

“鲁兴”。

当然,年号只是造反起义的一个象征,至于什么含义,只有鲜于修礼自己知道。

在宣布和朝廷撕破脸皮之后,鲜于修礼带着大部队开始围攻几乎没有任何防备的定州城。

定州城当时由于正处在救灾的工作过程中,所以基本上城内的守备兵力几乎都没有对这些投降的降户有任何防备。

可在面对吃的问题上,人性终究还是敌不过天性。

这些流民虽然也是有些思想的普通人,但是在解决吃饭的问题上,几乎和动物没有区别。

虽然他们投降了,但是只要是吃不上饭,他们还是会选择再度揭竿而起

面对突如其来的造反,定州城内的士兵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来不及反应,结果被鲜于修礼的造反部队占了上风。

“哼哼,定州城我鲜于修礼取定了!”在看着混乱不堪的定州城,鲜于修礼得意地笑道。

但,老天似乎并不想让鲜于修礼遂愿,在他即将要获得成功的时候,老天给他安排了一个头疼的对手前来应付。

这个人名叫杨津。

杨津,字延祚,弘农华阴人,弘农杨氏后人。

巧的是,当时担任左卫将军的杨津正好取代了广阳王元深,被朝廷封为了北道大都督,而元深则被朝廷召了回去,封了吏部尚书。

排除开北魏提防宗族权势过大的可能,元深调职回京还有一层意思可能就是因为实力确实不够行,不如换别人去试试。

而杨津在走马上任之后,火速赶往河北地区,前去考察赈灾情况。当杨津走到灵丘县位于今山西大同市灵丘县,汉代的时候归属山西代郡管辖,唐五代时期归属河北蔚州管辖的时候,前方传来了鲜于修礼的造反消息。

“报,禀杨大人,定州左城兴起流民动乱。”一个探马前来向杨津汇报道。

“规模有多大?为首的是谁?”杨津当即问道。

“规模不太清楚,但起码有几万人左右,基本上都是定州城内的饥民,为首的名叫鲜于修礼,是个高车人。”探马也随即回答道。

杨津定了定神,当即笑道。

“我道是什么大事,不过区区草寇,待我前去将其击破。来人啊,传我将令,大军开拔定州!”

在马不停蹄的跑路下,杨津以最快的速度,抢先鲜于修礼一步进入了定州城内。

而当鲜于修礼赶来的时候,杨津已经在定州城内做好了布防工作,并且已经摆好了架势,准备迎接鲜于修礼的部队。

鲜于修礼一看定州城来了外援,气是不打一处来,当即下令。

“大军听我令,给我把定州城围了!”

在鲜于修礼一声令下,定州城陷入了被围困的僵局。

杨津当时见鲜于修礼把定州城围困住了,当即发话,要和逆贼鲜于修礼血战到底。

为了解除定州城的危机,杨津决定召集城内的官员来开一次会。

“如今州城被围,我决定主动出击,杀逆贼个措手不及,挫其锐气,尔等以为如何?”杨津问着会上的其他官员。

“将军,我认为不可以这样,如今贼重势大,如果将军贸然出击,成功几率不大,假设如果将军被贼兵所围,不仅会挫伤我军锐气,反而会助长贼兵士气,所以我认为目下之际,大军应该以据城守战为主,不可强攻。”提出反对意见的这个人,名叫许被,是当时杨津手下的长史。

以守代攻,倒是个比较稳妥的办法,可惜的是,这个想法和杨津的想法不对卯。微书吧eishu8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