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很人性化的条例,但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僧祇粟被贷出去之后,大部分僧人会选择对欠债的百姓大肆压榨,比如采用附加利息,翻旧账等等手段。
反正只要榨不死,那就望死里榨!!
这样做的后果带来的是北魏大面积积贫积弱的局面,百姓虽然苦于僧祇粟催债手段的压榨,但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这就充分证明了人在执行环节中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害人的永远是人!
僧祇户和僧祇粟的政策在北魏这个崇尚佛文化的国度里,枝繁叶茂的蔓延了一百多年,直到后来的隋唐之后才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北魏的皇帝们除了赋予佛门如此大的权力之外,还对佛门的建筑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修建。
例如:众所周知的石窟石刻,大都是北魏时期的产物,而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山西大同云冈的昙曜五窟和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等。
而在历史上,北魏为了推崇佛文化,还修建过很多让人瞠目结舌的寺庙建筑。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平城的天宫寺。
资治通鉴齐纪记载,北魏在平城修建京华奇观天宫寺大佛像,耗用了大约十万斤的黄铜,六百斤的黄金,高度大约有1328米多高史书记载高度为四十三尺,折合北魏时期一尺309的单位进行换算,可能有虚构成分
如此大手笔的制作,如果留存到现在,肯定能成为世界的又一大奇迹。
当然,北魏如此大搞特搞佛教文化,带来的不仅是佛教的繁盛,更带来了诸多可怕的隐患。
法秀的起义就是佛门兴盛背景下所带来的产物。
其实当时法秀的起义还没有初具规模的时候,就被坐镇平城的留守苟颓带兵给灭了。
很简单啊,天子脚下明目张胆犯法,这很明显是智商不够用嘛!
所以,法秀的起义,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后来孝文帝回到平城之后,得知了法秀起义的事情,赶紧叫相关的司法部门对法秀进行严刑拷打。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给法秀脑袋上带的笼头,结果上面的铁锁居然无缘无故的解开了。
审案的官吏以为是工作的疏忽,就再锁上,结果锁上再开,吓得这帮官员有点坐不住了。
本着不信邪的办公理念,还是有人站了出来,想了一个办法来考验法秀。
那就是穿琵琶骨。
琵琶骨也称为锁骨,是连接胸部和手肘的重要骨骼,在金庸连城诀中,主人公狄云就因为被诬陷而遭到荆州知府凌退思穿琵琶骨的酷刑折磨,进而成为了一个废人。
但是不同于狄云奇遇丁典,学会神照经的经历,法秀的运气可就没这么好了。
当时北魏的官吏将法秀的琵琶骨穿了之后,嘴里还振振有词的说着。
“如果你真有神灵保护,那我们穿了你的肉体,你肯定死不了,不然肯定就是假的。”若果有神,当令穿肉不入。
结果自然想都不用想,没过了三天,法秀就呜呼哀哉了。
这一场动乱虽然无声无息被平息了,但是所带来了后续风波却不小。
朝廷里有人议论,是不是应该把所有的和尚都杀了,以此来杜绝祸患呢?
当时坐镇皇宫的冯太后乾纲独断,宣布此事就此翻篇,不许再提。
可是虽然法秀起义的事情被冯太后压了过去,但是却还是间接影响到了一些人。
这其中就包括当时北魏的兰台御史张求等百余人。
当然,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些不明白怎么回事,就跟着瞎站队的糊涂人。
对于此事所牵连进来的数百名官员来说,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一起规模不大的起义,却在朝廷引起了如此巨大的轰动,这对于北魏的朝廷来说,其威力不亚于任何一桩大规模的政治案件。
如此威力巨大的影响,如果继续深究下去,怕是根基都会受到动摇。
所以,在这个关乎王朝兴衰命运的石刻,有人站了出来。
这个人叫王睿,他当时担任的是尚书令。
王睿是个看的很透彻的人,他觉得这事不能深究,只能杀鸡儆猴来办。
他当时上了一封奏折,希望朝廷把参与此事的首恶干掉就行,其他有参与或者是尚未形成犯罪动机的,由原来诛灭五族,改为诛灭三族,如果是定了诛灭三族的,那么就事论事,只把罪犯一门的亲属干掉就行,如果一门犯罪的,就只干掉这一门里犯事的人就行,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达到息事宁人的效果。
结构王睿这么一番建议,果断得到了冯太后的支持,政策推行下去之后,一时之间有上千人获得赦免,有上百个家庭得以保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住了局势的继续恶化。
其实仔细想想王睿的建议也有很多不妥的地方,虽然以德服人的将大事化小压制掉,但对于那些僧人和国家之间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矛盾却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
所以,这种性质的起义,注定还会再度上演。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