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梁俊之不停地给杨孟子写信,陈述投降的厉害关系。
起初,杨孟子并不为所动,但是架不住天天派人来劝降,久而久之,杨孟子也就有了想要投降的念头。
终于,在梁俊之不懈努力之下,杨孟子答应入城见刘道济,以表明自己的投降想法。
当时刘道济听闻杨孟子前来投降,那叫一个高兴啊,当即便给杨孟子封了个主簿的官职,并且督促杨孟子赶紧赴任。
杨孟子见刘道济如此礼遇自己,不免心中有些惭愧,他发自内心的感谢刘道济的知遇之恩,同时也许诺,一定要帮刘道济讨平逆贼。
可是这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杨孟子秘密入城面见刘道济的事情无意中让赵广给知道了,这让杨孟子十分的担心。
为了免于被赵广迫害,杨孟子带领所部人马逃奔晋原位于今四川崇州市西北怀远镇,以求能获得晋原太守文仲兴的帮助。
起初文仲兴也不太信任杨孟子,但后来听闻杨孟子已经归顺刘道济,这才放他进城,并且他也凑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部队和杨孟子一起合力固守晋原。
而赵广为了铲除这个叛徒,当即派自己的心腹袁玄子前去截杀杨孟子,结果因为文仲兴和杨孟子拼死的抵抗,最终兵败被杀。
恼羞成怒的赵广决定再次派帛氐奴前去攻打晋原,以报杨孟子背叛之恨。
帛氐奴率重兵杀奔晋原城下,顺势围困晋原,接连多次引诱文仲兴的兵马出城作战,搞得文仲兴很是疲惫,最终晋原城因城小兵少,被帛氐奴攻克,文仲兴和杨孟子二人双双战死。
赵广这种睚眦必报的心态,也很快让他的起义部队尝到了失败的苦头。
当时在西门搞偷袭获胜的参军裴方明,决定再从东门出击搞一票大的,当时他率兵再度搞了一次奇袭,大破叛军三个营寨,斩杀上百人之后,迅速撤回了城里。
裴方明深知,自己这种闪电奇袭的战术,只能用一两次,用的多了,敌人也就看透自己的套路了。
所以,为了不让敌人摸清自己的出牌套路,裴方明决定来一个声东击西。
当时裴方明故意率领部队到北门做了做样子,让叛军以为自己这次要从北门出击搞奇袭,然后在北门的叛军提高警惕之后,裴方明突然率兵再度奔袭东门,这一下让固守东门的叛军有点始料未及,结果叛军的城东大营被裴方明击溃。
此役,裴方明除了斩杀千余人以外,还顺利将叛军的仆射蔡滔砍掉,大破叛军士气。
而尝到甜头的裴方明,并没有就此放弃继续袭扰叛军的营寨。
相反,裴方明觉得,这样的套路,可以无限次的使用。
恰巧有一天夜间,成都起了大雾,遮天蔽日,不辨行人。
裴方明觉得,再度偷袭的时机到了。
裴方明再度派人故意放出话来要攻打东门,而自己则趁着夜色和大雾的掩护偷偷杀奔北门而出,一举将叛军驻扎在城北和城西的大营击溃。
而这帮叛军也是一群记吃不记打的人,在连吃两次亏的基础上不仅没有吸取经验和教训,反而再度麻痹大意被裴方明揍了个底朝天。
看来乌合之众真不是白叫的。
由于这一次雾天突袭的效果显著,贼兵士气严重崩溃,出现了士卒逃散的情况,而程道养只在沿途收拢了七千多人,便匆匆逃奔回了广汉,赵广则率领别部五千多人马返回涪城。
至此,成都之围宣告解除。
其实,这一场成都保卫战的代价是非常惨烈的。
从元嘉九年九月底叛军围困成都,到十二月底的时候,成都城内的粮仓已经告罄,而参军裴方明之所以能够不断出奇兵击溃叛军,那也都是被逼出来的。
除了粮草告急之外,刺史刘道济也面临身患重病,随时离世的危机。
当时刘道济因为连日守城,身体已经出现不测,到元嘉十年公元433年癸酉正月,叛军再度围困成都,刘道济忧患成疾,最终撒手人寰。
而在当时正处在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刘道济病故的消息却只有参军裴方明和梁俊之知道。
所以,为了稳定军心,二人决定,偷偷将刘道济的尸体埋葬在城内刺史府的后斋,然后寻找了一个样貌和刘道济长得差不多的人,然后简单培训了一下后,就继续在城内督促作战。
而这个秘密,就连当时刘道济的母亲和妻子都不知道。
能伪装到这种程度,足见梁俊之和裴方明的过人之处。
当然,刘道济的死并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发了裴方明和梁俊之等人剿灭叛军的决心。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癸酉二月,程道养率兵在毁金桥升坛祭天,准备为进攻成都做准备。
结果刚把祭天的火点起来,裴方明的部队就杀到了。
当时裴方明听说程道养要在郊外祭天,便组织三千兵马,准备再玩一次奇袭。
由于裴方明率领的部队是突然杀到的,导致程道养的部队来不及排兵布阵,结果惨遭大败。
这一仗,可以说让程道养始料未及,不仅进攻成都的计划遇阻,同时还损失了包括征虏将军赵石之在内的八百多人。没办法,程道养只好再度选择退守广汉。
面对裴方明的主动出击,程道养只能选择龟缩。
可当时朝廷并不打算继续让这股势力存活下去,威胁成都的安全,所以当时,有人选择伸出援手帮助成都解围。
这个人就是荆州刺史兼平西将军的临川王刘义庆。
提起刘义庆,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可是由他编纂的一本书籍,却是很出名。
这本书的名字叫世说新语。
刘义庆,字季伯,刘裕仲弟刘道怜的二儿子,后来因为刘裕的另外一个兄弟刘道规没有子嗣,便过继给临川王刘道规当了儿子,刘道规死后,刘义庆世袭了刘道规的爵位。
刘义庆虽然不是个当官的材料,但并不代表他就是个庸才,相反,刘义庆在荆州担任刺史的六年时间里面,政绩还是比较突出的。
而协助讨伐程道养叛乱,则是刘义庆在荆州为官任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当时刘义庆听闻成都有难,于是决定派巴东太守周籍之担任扬武将军,负责都督巴西,梓潼,宕渠,遂宁,巴郡等五郡的军务,同时周籍之还负责担任巴西和梓潼两郡的太守之职,同时刘义庆还调拨自己的参军费谈和龙骧将军罗猛等率两千人归周籍之调配,共同增援成都。
当时赵广听闻荆州刺史刘义庆出兵增援成都之后,也率兵赶到广汉和程道养一起屯守,同时还派兵驻守郫川,扎下营寨数百座,以阻击周籍之的军队。
当时周籍之带兵来到成都,与裴方明等人合兵一处,率军进攻郫县位于今四川成都市郫县,一举将其攻克。
不得已,赵广只好率兵退守,以竹林作为屏障掩护,继续和周籍之的部队进行着对抗。
龙骧将军罗猛麾下将领王盱带兵主动追击赵广残部,却正好遭遇了从涪城赶来增援的张寻部队。
当时张寻听闻赵广和程道养被周籍之击败,势穷力孤,于是从涪城亲率两万兵马前来增援。
而另一方面,周籍之和裴方明因为追击赵广残部过程中,遭遇竹林的阻隔,于是决定斩竹开路,却因此而被赵广部兵马击败,最终只好选择退守郫县。
在击退周籍之和裴方明的部队之后,赵广并没有选择继续以竹林为险进行据守,而是选择屯兵驻扎在箭竿桥,以继续阻隔周,裴的部队。
这一下却给了裴方明有机可乘,裴方明当即整兵,率兵奇袭屯扎在箭竿桥的赵广,顺利攻破了六座营寨,然后一路趁胜追击,将赵广逼到了广汉。
当时贼首帛氐奴听闻广汉危急,便率兵攻打广汉,结果遭遇到了临川王刘义庆麾下参军费谈的将领种松的抗击,结果连同其将领杜承当时担任的是蜀王程道养麾下的梁州刺史和八百多人均被种松斩杀,广汉彻底失守。
被逼的走投无路的赵广只能选择一退再退,又从广汉退守涪城,然后又经涪城退守到五城。
裴方明见赵广如过街老鼠,大势已去,便决定暂时停止追击,先返回成都为刘道济发丧。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癸酉四月十日,刘道济在成都出殡,至此,刘道济的家人和城内的守城士兵才得知,原来刘道济已经过时很久。
在顺利安葬了自己的上司之后,裴方明与当年五月率兵进攻涪城,当时涪城是贼首张寻的大本营,虽然几个月前裴方明曾经吃过张寻的亏,但这一次,战争的主导权却掌握在裴方明的手里。
当时张寻联合另外一个贼首唐频一起合兵一处,渡河来阻击裴方明的军队,而裴方明并没有因为之前的失利而惧怕张寻,而是利用重点进攻,各个击破的战术,将张寻,唐频的部队击溃。
同时,在这一场涪城战役里面,裴方明还顺利擒获了程道养的兄弟,当时担任骠骑将军兼雍州,秦州刺史的程道助司马龙伸,并将其就地斩首。
因为裴方明的攻势逼人,所以当时雍州城的官吏无不倒戈相向,当时城内的一名叫严道度的官吏暗中将程道养麾下大将前将军严遐杀死,并将其首级进献给裴方明邀功。
而得知张寻,唐频被击溃,程道助被杀之后,赵广非常惊恐,只能率残部仓皇出逃,至此,涪城和蜀地大部分地区已经尽数被平定。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癸酉九月,新任益州刺史甄法崇到任。
甄法崇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循吏,为人正直清廉。
但是颇为搞笑的是,他的哥哥甄法护却是个喜欢和稀泥的官。
当时他的哥哥担任的是梁州和南秦州两州的刺史,却因为管理不善,激起了氐族和羌族之间的矛盾宋书记载:刑政不知,失氐,羌之和。
当时宋文帝刘义隆对甄法护忍不可忍,只好选择委派别人去继任这两州的刺史。
不过比起他的哥哥来说,甄法崇还是比较良心的。
在到任益州之后,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锄奸。
前任刺史刘道济活着的时候,一直听信小人费谦的谗言,大肆压榨百姓,导致民政失和,所以甄法崇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拿费谦开刀。
在杀掉费谦之后,益州的民心暂时算是被稳固住了。
可是事情还没有结束。
益州虽然稳住了,但是程道养等人却还没有被消灭掉。
当时经历了广汉,涪城,五城等战役之后,程道养和赵广的部队几乎被打的没剩下多少了。
程道养带着仅剩的两千多口人逃亡到蜀中的郪山位于今四川绵阳市三台县境内,而曾在他麾下效力的其他贼匪头头也都是“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纷纷到各个山头去当山大王去了。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丙子六月,宁朔将军萧汪之奉朝廷诏命出兵郪山,剿灭程道养残部。
结果这不出动还好,一出动,还没打呢,就先有人来投降了。
当年率先举起造反大旗的氐族人帛氐奴为了表示不愿再与朝廷对抗,斩杀了卫将军司马飞燕前去请降。
萧汪之看到有人主动来投降,自然也是很高兴,当即接纳了帛氐奴的请降请求。
剩下来的精力就应该全部放在攻打程道养上面了。
面对如山的朝廷军队,程道养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在被萧汪之打了几波之后,疲惫不堪的程道养决定返回郪山,高挂免战牌。
程道养的目的很简单,他想和萧汪之打消耗战,他认为萧汪之的大军耗不起。
可是令程道养没有想到的是,在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丁丑四月的时候,曾经自己最稳固的盟友赵广,张寻,梁显等人选择放弃抵抗,投降萧汪之。
这下程道养可有点坐不住了,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
他还想着继续过那种和朝廷对抗的日子,继续当他的蜀王,继续做他的皇帝美梦。
可有人却不想让他这样做,这个人叫王道恩。
他是程道养麾下的辅国将军,面对程道养不切实际的春秋大梦,王道恩的选择更加实际。
杀了程道养,砍下他的脑袋,然后拿去请功归降。
就这样,程道养终于在顽强的抵抗了很久之后,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至此,蜀地的叛乱彻底被平定,而故事却并没有结束。
当时萧汪之接纳了前来投降了赵广等人之后,并没有放他们继续回去做良民,为了安全起见,萧汪之决定上表朝廷,把这些人留在京师,以观后效。
赵广等人可不是那种安于本分的老实人,相反,投降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个暂时的策略。
他们就像是一群饿狼,即便喂得再熟,饿急了,也是要吃人的。
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己卯赵广,张寻等人秘密和国山令位于今江苏宜兴市境内司马敬琳勾结,意图谋反,事情败露后,悉数被诛。
事情到这里,算是彻底结束了,作为一个杰出的“反贼编剧兼导演”,赵广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活的精彩,不如编的精彩,而作为“演员”的程道养则诠释了什么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