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可能是因为打仗的缘故,当时有人托名李弘,顺势起义,结果还没有打出点明堂,就旋即败亡,这是第二次有史可考的李弘起义。

紧接着,第三次以李弘为性质的起义在海西公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庚午爆发。

当时爆发起义的地点在广汉位于今四川广汉市,为首的妖贼名字除了已经用烂的李弘之外,还有一个叫李金根的人。

比起前两次的李弘起义来说,这一次的李弘起义比较名正言顺。

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这次的李弘起义是打着双重旗号起义的。

除了打着太上老君降世临凡的李弘旗号拉拢人马之外,这次的李弘起义还谎称自己是成汉归义侯李势的儿子。

这个李势是十六国时期蜀地成汉昭文帝李寿的儿子,同时也是成汉的亡国皇帝,在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丁未与东晋大司马桓温的交战过程中战败,成汉政权灭亡,李势则被押送建康,并最终死在建康城。

当时桓温为了压制蜀地动乱,可没少费周折,从永和三年灭成汉,一直到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壬子桓温派遣司马勋帮助周抚平定涪城位于今四川绵阳市涪城区萧敬文叛乱为止,蜀地才算暂时安定下来。

蜀地安定之后,桓温带四万兵马入江陵,水军从襄阳进入均口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均县西,古汉水入口,步兵从淅川位于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直奔武关位于今陕西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北,同时着令司马勋引兵出子午谷栈道,攻打前秦,算是彻底把蜀地撂在一边不管了。

这蜀地一没人管,可就乱了套了。

李弘,李金根打着太上老君和归义侯李势的旗号,拉拢了上万人的起义部队,并且自称圣王,同时还给自己改了一个很霸气的年号。

凤凰!!!

可能包含有让成汉政权涅槃重生的寓意吧这一段纯属我个人猜想,不做参考。

不得不说,他们两个的起义效果还是相当惊人的,没过多长时间,在陇西也爆发了一场认爹的起义。

起义的首领名叫李高,他认的爹也是成汉的李氏皇帝。

不过他认爹的辈分可要比李弘高多了。

他诈称自己是成武帝李雄的儿子李雄是成汉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昭文帝李寿的哥哥。

如果硬要按照辈分来算的话,李高是李弘的大爷。

那个年头的起义,大概比的不是谁的势力比较强,可能比的是谁辈分高吧?

反正在认爹方面,陇西的李高可是丝毫不想落人下风。

当时李高聚众起义之后,攻克了涪城,然后轰走了梁州刺史杨亮,在当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两股强大的势力就这样悄无声息又迅如雷霆的在西北和西南兴起。

可他们两个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们的造反生涯即将在一个月之后遭到终结,而且更为有趣的是,终结他们造反事业的人居然是一家祖孙三代。

当年九月,益州刺史周楚先派自己的儿子周琼讨伐李高,当时周琼在讨伐李高期间,派自己的儿子周虓晋书中记载为周虓,资治通鉴中记载为周飏去讨伐李弘,两头双管齐下。

周琼,西晋名将周访的重孙周访在西晋末年曾平讨过杜弢起义,曾经担任东羌校尉,也是一个猛人。

周虓,字孟威,西晋名将周访的玄孙,更是一个猛人。

好像他们老周家就是专门为克制贼盗而生的。

在周琼和周虓父子的强强联合之下,李高和李弘的起义很快便被镇压。

当然,不同史料中关于此次造反的描述还是有出入的,晋书中记载的此次李弘起义是九月造反,当月平定,资治通鉴则记载为八月造反,九月平定。

接下来说的最后一次李弘起义,年代则比较靠后,发生在东晋义熙十年,北魏神端元年,后秦弘始十六年公元414年甲寅,当时发生起义的地方在贰城位于陕西延安市富县西北。

当时有人打着李弘的名号宣布起义,并且还联络氐族人仇常一起造反。

当时身为后秦国君主的姚兴因为突然患病,不得已,只好责令士兵抬着轿子去征讨李弘和仇常的起义。

虽然姚兴当时病的不轻,但斗志却丝毫不减,还没过一个月的时间,就斩杀了仇常,生擒了李弘,平定了这场起义。

速度如此之快,效率如此之高,不由让我想起了明人无名氏编写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中记载的十三太保李存孝带病生擒高思继的夸张桥段。

李弘起义的风波到此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而其他类型的起义却还在蠢蠢欲动的上演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