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癸亥新野爆发了一场农民暴动。
表面看来,这是一场普通的农民起义运动。
但实际上,却是一场有计划,有预谋的造反行为。
造反部队的带头大哥叫张昌,当时聚集了上千人准备在新野义阳位于今河南信阳西部和南阳部分地区造反。
造反的原因是因为新野位于今河南南阳市新野县郡王司马歆为人刻薄少恩,在位期间,不懂得调和与蛮族之间的矛盾,致使民怨四起。
不仅如此,老天还帮了张昌一把。
当时正赶上荆州地区有朝廷颁发下来的壬午诏书,要求征召当地的勇士,奔赴益州讨伐李流的叛乱。而这帮被征召的士兵,有一个统一的名称。
壬午兵。主要是因为诏书是壬午时候发出的,所以这批被征召的部队定为这个名字
可问题是老百姓根本不愿意远征去打仗,所以对于州府发下来的招兵布告并不为所动。
但是朝廷可等不起,不断派人去催促,并且还下了一个死命令。
如果诏书到达的地区停留五天还没有征到兵的话,那么当地两千石左右的官员将会被罢官。
你别说,这一招还真奏效!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还逼的这帮郡县的官吏亲自到民间去进行征召。
这帮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不择手段的进行征兵,不管是正规渠道招募还是抓壮丁,反正都按照规定的时间凑齐了人马。
事实证明,人要是逼急了,真的是什么事儿都能干得出来。
这帮被强制征召来的士兵,在走到半路的时候就反了,并且聚集起来,开始报复社会。
而在这帮报复社会的人中,就有张昌。
当时正赶上江夏位于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地区谷物成熟,于是大批量为了活命的百姓纷纷逃难来到这里,这也为张昌实现自己的目的,提供了可乘之机。
张昌知道流民的力量有多厉害,他也想利用好这股力量来造反。
可如果用自己的真实姓名造反的话,不仅失败之后无处遁形,而且保不齐还会被写进史书里面遗臭万年。
张昌不想把自己的名声搞臭,所以果断给自己改了个姓名。
李辰。
张昌积极在江夏蛊惑当地的流民,并且在安陆位于今湖北孝感市安陆市石岩山上聚集了一支人数众多的起义部队。而这支部队的主要组成人员多是逃难的流民和逃避徭役的士兵组成的,而且还源源不断有人加入,势力一直在扩大。
当时的江夏太守弓钦见自己管辖的地界上出现了这样一支势力庞大的起义部队,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于是他带兵前去征讨。
弓钦带兵去了之后就傻眼了,这支部队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而弓钦在和张昌部队交锋几次之后,因为无法取胜,只好选择退兵自保。
这一退,可就助长了张昌的嚣张气焰。张昌二话没说,带着人马就进攻江夏,把弓钦杀的大败,逼的弓钦和部将朱伺只好逃奔武昌。
江夏失守的消息传到了新野郡王司马歆那里,司马歆气的是暴跳如雷,当即下令征调骑督靳满前去进行征讨。
靳满的部队虽然是正规的朝廷部队,拥有大批朝廷拨发的物资和武器,可是人数和战斗力与张昌的部队相差太大,结果被张昌击败。
至此,张昌彻底占据了江夏城,为自己赢得了根据地。
可是随之而来却出现了一个问题。
人越来越多,部队也会越来越难管,该如何好好管理这支部队呢?
在这个问题上,张昌借鉴了一下那些造反前辈的经验。
编瞎话骗人!
当时张昌谎称天下大乱,会有一位圣明的君主横空出世来带领这帮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走出困境。
张昌敢说这样的话,那绝对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当时他在山都县找来了一名叫丘沈的官吏,给他做了一个简单的包装。
其实就是改了个名字,换了个身份。
不得不说,张昌绝对是一个合格的经纪人,他不仅将丘沈改名为刘尼,还给丘沈编造了一个很牛的出身。
汉室后裔!
为了让大家相信自己编织的这套鬼话,张昌当着众人的面,宣称刘尼就是上天安排来统领他们这支部队的圣人。
在张昌看来,凡是被称为圣人的人,那都是别人为了某种目的而给予他的一种身份,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被利用的普通人。
既然那些建邦立业的皇帝能利用,我张昌为什么不能?
所以,张昌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奉刘尼当了天子之后,自封自己当了相国,并且还自编自导了一出好戏。
伪造祥瑞。
祥瑞,不管是对于皇帝还是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事情。
因为祥瑞代表的就是好事。
张昌深谙这个道理,所以私下安排了很多这样的祥瑞。比如说今天在哪儿出现凤凰了,明天在哪儿挖到前朝玉玺了等等,反正只要是能称得上奇怪的事情,张昌就按着编剧的套路去进行捏造,目的就是为了肯定自己创建这个政权的合法性。
只有内心不自信和心虚的人,才会想着千方百计的表现自己。
除了捏造祥瑞之外,张昌还改元神凤,并且还按照汉朝的相关礼仪,制定了皇帝祭祀的郊礼、百官服饰。
此时的张昌,俨然就是一个在打造人生梦想的导演。
张昌为了稳定住这支好不容易骗来的部队,开始制定一些让人望而生畏的规定。
如果被征召的百姓不愿意加入的话,那么就杀掉他的全家,灭他的族。
除了用强制性手段笼络民心之外,张昌还发挥自己狗仔记者的特质,四处散布流言,哄骗加入自己部队的百姓说江淮以南的地区已经全部造反,朝廷派人去镇压起义,迫使百姓人心惶惶,死心塌地为自己拥立的政权卖命。
张昌不亏为绯闻制造机器,他的这套蛊惑民心的理论在江淮和沔水地区开始不断发酵和蔓延,最终吓唬的这些地区的老百姓统统造了反。书香shuxzy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