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二,吉日,宜嫁娶。
一大清早,常福便从家中入城出城,到张家迎娶新娘张新娣,良辰吉日,天长县城中自然也有其他人家成婚,诚可谓喜气洋洋,热热闹闹。
一支迎亲队伍从花满阁前经过,那喧天的锣鼓将花满阁中的姑娘们吵醒,她们推开窗羡慕地看着窗外欢天喜地的场景,又自怜身在风尘,无人依靠,自怨自艾之时,纷纷又想起阁中花魁嫦嫦与声声,二人如今皆有所属,知道以宋轶与温良玉势力财力,要不了多久便能将这二位花魁娶回家去。
人总经不住念,宋轶随常福的迎亲队伍并未经过花满阁前,但温良玉是恰在花满阁中,这些姑娘们稍一念叨,温良玉便从声声的房中走出,声声与温良玉相随,二人红光满面,倒也是喜气洋洋。
姑娘们见了二人,当即围上前去,嬉皮笑脸借以调侃询问二人婚期来遮掩自己的羡慕与嫉妒。
温良玉倒是显得温雅,将扇轻轻打开贴着自己,而自己则是将声声往后一护,笑着说道:“小生与声声的婚期还在后头,但小生听闻,宋先生不日便将与嫦嫦妹妹成婚,你们若是感兴趣,倒应该去询问一声嫦嫦妹妹。”
说话时候,他折扇一叠,往嫦嫦房门一指,嫦嫦恰走出门来,顷刻之间,便是受无数双眼睛的关注,而与嫦嫦平日关系甚好的几位,早快一步跑到了嫦嫦面前,拉扯着询问她与宋轶的婚期。
可关于婚期之事,休说嫦嫦,甚至连宋轶自己都还无法确定,嫦嫦自然是无可详说,只是红着脸回应宋轶的确说过此类话,且已定了二人婚服,估计应当是在婚服到来之后不久便可成婚。
虽所知事情并不详细,但已然知道了宋轶与嫦嫦果真将要成婚,花满阁的姑娘们自是欢喜,在花满阁开门营业之后,便口耳相传,传出了二人的婚事,故而才有后来宋轶回到家中,见一排长队在家门口送礼之事。
既然宋轶已经开口对嫦嫦明言,即便此时宋轶还未将嫦嫦赎身,但婚期显然将近,方妈妈听闻此事之后,有是惊喜又是不舍,但依旧带着花满阁内一些姑娘开始帮忙置办嫦嫦的婚事,嫦嫦作为主角,自然也忙碌其中,一时之间,关于如素之事便抛之脑后,恍若那位如素姑娘从未来过花满阁,整个花满阁中,除去阿福还牵挂着她之外,甚至连嫦嫦与方妈妈都一时忽略此人此事。
为嫦嫦置办婚礼一应之物,作为姐姐的声声自然不可推辞,她拉上温良玉,带着嫦嫦便到街上精挑细选,也不过是胭脂水粉、绫罗绸缎,还要买一些金银首饰作为嫁妆。声声虽知晓宋轶对嫦嫦情深意切,绝不会亏待了嫦嫦,但女儿出嫁,即便来自风尘之中,这嫁妆也一定深厚,不愿让婆家人看得不起。
声声要认真对待,嫦嫦自然无法推辞,便一一听从,一天下来,什么白玉扳指、翡翠手镯、珊瑚项链、象牙耳环……不管嫦嫦是否得用,只要样式尚可,价格不菲,便通通买下,装了满满一个匣子又有良田五亩、耕牛一条,沿街一栋带院小楼尚带彩绢数十匹,新衣裳七八件,满满当当装了一辆小车。
虽是声声带着嫦嫦置办嫁妆,但其实这些银两却是花满阁中诸位姑娘各分搭了些,方妈妈自己也暗暗交付一些,剩下大头,便是声声自己积蓄,以及是温良玉所投。
购置完了一车的嫁妆,声声也是难得从花满阁来一趟,再加之今日城中多喜庆人家,便建议找个酒楼在外面用膳,看看热闹,感受他人之喜,也是一番乐趣。
选中的那家酒楼名叫青莲楼,老板倒是附庸了些风雅,店名所取,来自诗仙李白,因同城早已开了一家太白酒楼,他便以李太白青莲居士之号命名了酒楼,文人墨客自然能懂其中之一,不懂之人前来询问,知晓其中如此之后,便也多了几分惊叹与佩服,而在这谈论之时,不知不觉之间便也进了酒楼坐下喝酒,酒楼生意自然也水涨船高。
青莲酒楼生意兴隆倒也并非因名字,而是大厨的手艺的确不错,不过因其位置关系,在青莲酒楼吃饭的客人鱼龙混杂,一桌之隔,或有君子,或卑鄙无耻。
嫦嫦与声声皆是天姿国色,带着如此二人进青莲酒楼,自然一下子引起食客们的注意,其中有一两人恰是花满阁常客,平素虽并不能得见这二位花魁,但从宋轶到来之后,花满阁改了营生,这二位花魁倒也能多见上两眼,故而一眼认出二人身份,如此一来,更是轰动整个青莲酒楼,惊叹之声此起彼伏,只顾看美色,早已忘了桌上美食。
如此场面,岂能让二位花魁在外用膳?温良玉便向店小二要了一个雅间,等进入雅间关上门,才终于又恢复平静。
嫦嫦与声声二人面面相觑,皆是无奈地摇头,温良玉温文尔雅地露着笑,指了指站在一旁伺候的店小二,对二人说道:“二位,二位仙女,不如先点上菜,我们边吃再边看,吃完了早些回去,免得外面有人喧闹。”591看591kxs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