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因为黄罗氏坚持不分家,黄家的蔗田面积之大,在灵泉村也是数得着的。现下正是收获的季节,站在高处看过去,只觉那是一片甘蔗的海洋,风过后波涛涌动,蔚为壮观。

站在近处的田埂上,就算是高个子的大人,也只及蔗腰,需仰头才可看到甘蔗的顶部。

黄家种的甘蔗清一色都是紫皮的果蔗,茎粗、节长,吃起来就像吃水果一样,肉质脆嫩,汁多味美,与糖蔗不尽相同,更适合鲜食。

将成熟的果蔗砍下后,清理掉发黄的叶片,斩去首尾,捆成捆,整齐码放在田头,自有遂州、江城,甚至益州来的蔗贩收了去,在集市上零售,也多用于鲜食。

那些品相不好的次等蔗,无人愿收,只得运回家中堆放。孩子们虽喜欢吃,那也是吃不完的,存放久了还会变质损坏。

蔗户便将它们去皮,斩成小段,榨成汁水后熬作沙糖。量虽不多,也足够自家做糕饼煎果子用。蔗渣、蔗尾还可用于喂猪和堆肥。

每年收蔗的时候,就像是黄家人最热闹的节日,全家老小齐上阵,各司其职,干劲十足。

像炳炎三兄弟、初何、金荣几个身强体壮的,砍蔗削蔗运蔗;那两个正值壮年的帮工更个一个顶俩。最忙的时候,村里黄姓一族的兄弟们还会过来搭把手。

气力小些的,像喜莲妯娌三个,带着秋云、黑甜、细雪她们,给甘蔗打捆;再小些的,像冰语、翠夏,还有珍儿、宝儿几个半大的小子,也能帮着大人收拾蔗叶、蔗尾。

黄莺儿不愿去田里吃那风吹日晒的苦,便和水珠儿一起,在厨房里帮着黄罗氏做菜食,顺带看管着阿诚和元庆。

因为干活的人多了,出力也多,需要做更多的饭食供应,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做好了,一到饭点,还要将饭食打包,提到田间地头。一声吆喝后,大家放下手头的活计,取来饭食便是好一通狼吞虎咽,如同风卷残云一般。

很显然,每到中午送饭食的时候,就是水珠儿最开心的时候,这时她就能见到心心念念的相公初何——虽说他们已经成亲了将近半年,但依旧甜蜜如初,难舍难离,只恨不能每时每刻厮混在一起。

若不是黄罗氏心疼水珠儿,不愿让她吃苦受累,非留她在厨房做事,只怕她更愿和初何下地收蔗去呢!

就在大家专心用饭,心无旁骛的时候,他们只管躲在一丛甘蔗后面,悄悄说着些体己话儿。

水珠儿用手帕为初何擦去脸上的汗水和泥土,直问他“累不累”,还说些“累了就多歇歇”,“小心用力过猛伤着身子”之类的话。

初何就夹起一块肉往水珠儿嘴里塞去……两个人不时四目相对,温情脉脉,果然应了那句“如鱼似水,胜蜜糖甜”!

最难得的是,水珠儿和初何性情相似,都是宽厚良善之人。对家中长辈无不敬重有加,对后生及弟妹也极为照顾。

村里人谁家办喜事,他们都会随份子去吃酒。偶然租了辆驴车出门走亲戚,在路上看到有相识的村民,不管是谁,都会将他顺便捎上一段。

两个人还时常省下自己碗里的饭食和肉菜,拿去喂养无家可归的猫儿狗儿……

总之,初何和水珠儿这对恩爱小夫妻的好名声,已经在灵泉村传得人尽皆知。

女子没有不羡慕水珠儿的,男子也没有不羡慕初何的。为人父母的,没有人不羡慕炳炎和喜莲,直感叹有子媳若此,夫复何求?

这边黑甜正享用着一碗沙糖甜粥。不知是因为干活饿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黑甜觉得,此时外婆熬的沙糖甜粥就像是人间极品,稠度适宜而香气扑鼻,喝下后余味无穷。

收工后,黑甜径直去到厨房,向黄罗氏求教沙糖甜粥的秘方。黄罗氏如实告知,黑甜却不信:“竟如此简单,跟大舅母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味道却相差甚远!”

黄罗氏笑笑说:“真的没什么不同!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黑甜忙问道。

“粥如其人。你大舅母做事急燥,我教她的,她记是记下了,就是总喜欢图个省事,好比让她小火,她非要大火,只为熟得快些。”

“说她几句,她还有自己的一套理由,说什么味道都是一样的,何必那么讲究。可是味道怎么能一样呢?只不过她天生鲁钝,自己尝不出来罢了。”

“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性急也熬不出一锅好粥来!”

“如果用心去品一碗粥,还能品出熬粥人的心情如何。心情大好时,笑着熬出的粥,自然格外香甜,让品粥的人也止不住要笑;心情沮丧时熬出的粥,味道又咸又涩,就像眼泪。”

“放松闲适时,熬的粥就粘糯绵滑,入口即融,相反,心情焦急慌张的话,熬的粥汤稀焦苦,让人难以下咽……就好像这碗粥是会说话的一样。”

黄罗氏见黑甜若有所思,便问她道:“你觉得外婆熬的沙糖甜粥味道如何?”

“稠度适宜、香气扑鼻,喝下后余味无穷,堪称人间极品!”

“那你可品出我熬粥时的心情如何?”

黑甜默想片刻,恍然大悟,说:“我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黄罗氏笑意盈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