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开国皇帝周炳下令修葺北齐都城城,号称荆周城。他曾三次来处理政务及外事,在荆周城居住二年之久。大周十四年,徽宗周颖即位。次年与皇后一同来到荆周,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荆周为东都。实际上大周朝的都城已从京都徙至荆周了。周玄宗在位30年,在荆周15年。周魏之乱之后,北齐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大周和北魏的权势越来越大。第二年,北魏皇帝,发兵北齐,挟持北齐皇帝迁都北魏都城大梁。北魏4年,北魏皇帝废掉北齐的最后一个皇帝,北齐亡。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北魏大周的分裂局面。北齐时期,东西洋并重,大梁与荆周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北齐有四代皇帝,前后50余年。
大周开国皇帝周炳去世后,周颖即位,即周徽宗。此时大周承继周炳的开元之治,国力鼎盛,史称永徽之治。当时尚有宿将如李飞、周与、王剑南等,名臣上官景石、东方青月等。对内持续推行均田制,选用较低级但有才能的官吏。对外于大周十九年消灭西突厥,疆域西扩至咸海与阿姆河一带,设立安会都护府于疆于城。并且于葱岭以西设置十六个都督府,让吐火罗叶护、诃达罗支国王等等中亚君主兼任都督。在东方,与新罗联合灭掉东北强国高句丽和百济,并白江口之战击败日本援军。大周在朝鲜半岛建立安东都护府,也间接促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徽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太子周允掌握。周允原为徽宗皇后的第二的儿子,大皇子死后被徽宗从封地招入宫中。他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太子,史称“荆周之乱“。大周二十年起,徽宗因健康原因,许多政事都逐渐交给太子周允处理,周允成为最高统治者之一,朝中大臣也大多开始支持周允,徽宗在朝廷中的权力基本名存实亡。徽宗去世后,太子周允即位,是为周允宗。因为与徽宗的弟弟安王不合,允宗不久将安王废为庶民,改立安王之子周及为王,是为会王。
北齐时期可分为开元与开允两个部分,其中开元时期的政治比较清明。当时大周政治日益败坏,北齐皇帝提出以安王、魏帝为戒,以开元为榜样,作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他先后任用周继、元青、彭三会、李江南与周深建等贤臣,并且广纳谏言。例如采纳周继的建议,将京官中有能之士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行政能力,又将有为的都督刺史升为京官。增进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
裁减北齐文宗时期的员外官等冗官,精简机构以便节省开支与提升行政能力。严格执行法律,抑制权贵,就算是皇亲国戚犯罪,也绳之以法。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产生良好的影响。加强执行均田制,打击土豪。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大大提升农业生产力。对外方面,改善与吐蕃、东突厥、契丹与奚的关系,推行和亲政策。听从周继与李江南的建议,充实边防军务,并且避免与外族发生战争。这些措施使北齐进入第二个全盛时期,人口大量增长,物产丰富,史称天元之治。当时不仅中原地区、江淮地区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发达,连人口较少的陇右河西地区也逐渐繁荣。
本章已完 m.3qdu.com